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蛤?14歲男孩聽不見悄悄話,常戴耳機讓聽力損傷不可逆,「微聽損」如何預防?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6月24日09:09 • 發布於 06月24日09:09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鄧桂芬 圖/photoAC
蛤?14歲男孩聽不見悄悄話,常戴耳機讓聽力損傷不可逆,「微聽損」如何預防?

你今天對著人說了幾次「蛤」?還是你總是聽不見朋友講悄悄話?如果頻率超出預期,小心,這可能是「微聽損」的警訊,甚至可能導致不可逆的更大傷害,該怎麼辦?

一位14歲的國中小男生原本聽力正常,最近卻時常感覺耳朵悶,想聽朋友講悄悄話都很吃力。家長帶他到醫院做聽力檢查,沒想到兩隻耳朵能聽到的音量都掉到30分貝,再更小聲就聽不見了,落入「微聽損」狀態。

原來他每天上學搭捷運、戴耳機,不是學英文就是聽音樂。「這孩子的聽力很難回復了,只能建議他減少使用耳機的頻率,看能不能延緩聽力惡化,」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說。

世界衛生組織(WHO)10年前就提出警訊,娛樂性噪音使得「微聽損」的年齡層正逐年下降,重聽早就不再專屬於老人疾病。

什麼是「微聽損」?就是聽得比較不清楚,但還未符合台灣領取身心障礙證明的標準,卻仍可能影響語言發展或妨礙日常社交。

「微聽損」最小能聽到的音量:20~55分貝

力博宏表示,一般人可以輕鬆聆聽小於20~25分貝(dB HL)的聲音,但若聆聽小於25分貝的聲音時感覺困難或費力,就有聽力損失的疑慮。

若聽覺神經是遭到慢性損害,大多是不可逆的。急性的突發性聽力損失,則因為損害還未造成永久性傷害,約有1/3的機會可完全回復、1/3的機會部分恢復。

力博宏指出,台灣的聽障標準為55分貝,是可請領社福補助的標準。「但這沒道理,難道只能聽到54分貝音量的人,就沒有障礙了嗎?」聽力在統計學上屬於連續變項,應是連續性的、沒有切點的。

換句話說,「微聽損」族群最小能聆聽的音量介於20~55分貝。依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的網站資訊顯示,「微聽損」還可以再依音量或音頻細分為3族群,皆是聽障標準以下、正常標準以上。

1. 輕型聽力損失:雙耳能聽到最小的音量在20~40分貝。

2. 高頻聽力損失:超過2,000赫茲(Hz)的聲音,雙耳或單耳能夠聽到最小的音量大於25分貝。

3. 單側聽力損失:優耳能聽到的最小音量低於15分貝;劣耳能聽到最小的音量高於20分貝。

無論如何,當微聽損出現,就是提醒你該注意聽力健康的時候。

微聽損急速年輕化,原因:娛樂性噪音

造成聽覺神經受傷的因素,最常見有2大兇手:

1. 音量的分貝大小

2. 噪音的暴露時間

以勞工安全為例,根據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當工作場所的噪音分貝超過90、持續8小時就會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害。但其實,當噪音達到85分貝,就被認為是危險的。

此外,聽力下降也可能是受到年齡退化、抽菸酗酒、病毒侵犯、耳毒性藥物(常見有抗生素、化療藥、利尿劑、解熱鎮痛藥等)所致,導致聽覺神經傷害,另外也可能是中耳炎或耳垢堵住等所影響。

但力博宏提醒,容易被許多人忽略的是,搭捷運通勤或通學時的環境背景音量,最大就有60分貝。假如想要在比較吵雜的環境下,從耳機中輕鬆聽到音樂或影像的聲音,通常就會不自覺地將音量開到80~90分貝。

「當你每天坐捷運又戴耳機聽音樂,通勤或通學20~30分鐘,日積月累下,聽力很容易受到傷害,」力博宏說。

聽力保養方法:避免感染、外傷、噪音暴露

微聽損可能隨時悄悄發生在你我身上,我們該如何保養聽力?根據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振吉所整理的聽力保養方法,依耳朵構造可分3大部分,整理如下。

● 外耳部分

1. 不亂掏耳朵,若有耳垢堵塞,應交由耳鼻喉科醫師協助清理。

2. 游泳時使用防水耳塞。

3. 若外耳道因外傷或進水感染,應及早就醫。

● 中耳部分

1. 兒童因呼吸道感染併發中耳炎,應就醫處置和密切觀察。

2. 成人慢性中耳炎合併耳膜穿孔,應接受耳膜修補手術,以免反覆感染。

● 內耳部分

1. 三高加速老年聽損發生,應定期服藥,適當控制。

2. 抽菸會影響血液循環,進而影響聽力,宜戒菸。

3. 應避免處於高噪音環境,若進出高噪音場所應配戴防護用耳塞、耳罩。

重聽不再是老人病,聽力應從小保健

幾歲開始該保養聽力?大數據統計顯示,男性45歲以後、女性55歲以後就應注意聽力健康,原因是荷爾蒙有保護聽力的作用,然而一旦年紀過了那道「檻」,就會明顯衰退。

只不過,有人天生的基因特別好,到了90幾歲仍然耳聰目明,但也有人在同樣分貝的音量暴露下,別人沒事,你卻有事。「我認為,每人從小就應該注意聽力保健。當發現自己的基因比較弱,就應該更加警戒,」力博宏說。

力博宏提醒,當聽力有任何變化,應找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判斷是否需要緊急治療或使用聽覺輔具,例如助聽器或電子耳,以降低聽損及生活上的不便。中樞聽覺系統還是要被刺激,否則「用進廢退」,難以保持大腦的活化。

延伸閱讀:

鼻涕倒流怎麼辦?6大原因、自我改善與穴位緩解一次看懂

喝西芹汁有神奇效果?營養專家警告:這些人千萬別多喝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