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為什麼要強徵關稅、破壞自由貿易?美國律師:共和黨變了、美國也變「社會主義」了
除了與中國大陸的關稅談判仍繼續延長90天以外,美國總統川普與包含台灣在內,與各國之間的「對等關稅」,即將在8月1日之前出爐,並引發美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對自由貿易」等批評。這也讓外界擔憂,隨著各國的關稅壁壘逐漸提高,全球經濟和股市會不會受到更多影響。
不過,從美國的歷史上而言,川普所屬的共和黨其實是長期主張「自由貿易」的政黨,反而是過去執政的民主黨,更傾向於提倡保護美國國內的製造業。但究竟美國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轉變,共和黨又是怎麼變成會全盤接受了川普的主張,成為了「川普黨」。
共和黨變成反對自由貿易?
美國共和黨前海外部亞太區主席、美國律師方恩格(Ross Feingold)在錄製「下班國際線」後並接受《風傳媒》獨家專訪時表示,共和黨已經變成了「川普黨」,所有的政界人士和黨內人士,已經沒有反對川普的聲音,「共和黨員一定要挺川普,不然就真的沒辦法在共和黨內生存了」。
他舉例,日前在川普打算通過「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的時候,有一位北卡羅來納州的參議員提里斯(Thom Tillis),反對這項法案的通過。但他目前已經放棄連任,川普甚至點名由其二媳婦賴拉.川普(Lara Trump)來接替這個席位,「因為他反對川普,就不能連任了。」
方恩格解釋,今日的美國共和黨已經跟過去很不一樣,例如最明顯的一點是,過去共和黨是普遍支持「自由貿易」的,但現在對於其他國家加徵的關稅,反而變成共和黨的「核心概念」。此外,過去共和黨多半反對美國政府對企業、經濟有很多的介入,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共和黨籍的國會議員,開始支持川普政府這種「介入」。
方恩格舉例,美國國防部對美國稀土礦商MP Materials投資了9億美元,讓國防部變成了該公司的大股東之一,「那以前真的是不適合」。因為在過去,共和黨會批評這樣的做法,尤其如果出現歐洲、或是中國做出類似的投資,都會認為這是政府介入經濟的案例,「但現在這個已經是趨勢了」,甚至不排除以後還會有更多類似的例子。所以他認為,如果美國真的出現了第二版本的「晶片法案」,但他也不會太意外。
民主黨也不會反對
方恩格指出,這種偏向「社會主義」的做法,不是傳統的自由貿易的模式,過去共和黨會反對、民主黨會傾向於支持。不過,未來若是美國政府決定把國家的錢,直接投資到一些重要的企業上,也讓美國人有工作,這個兩黨都會支持,「如果是更多的製造業回到美國,也這個也是兩黨都會支持」。
他說,這個這個跟過去真的是不一樣。不過,美國這類政策和思維的轉變,並不是第一次。早在30年前,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執政的時代,其實那個時候越來越多民主黨人,也是支持自由貿易的方向、是支持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的。後來美國隊很多國家按照WTO的模式發展進行關係,那個時候也是兩黨的共識。
但在現在這個時代,方恩格說,這類政府可以介入大企業、或環境的企業,這個概念已經已經是兩黨可以支持,甚至可以稱作「美國模式的國家資本」。但他認為,只要是美國的趨勢有所改變,那大家就不得這樣做。
美國國務院裁員有影響嗎?
方恩格是生於美國紐約州的律師和政治評論家,會說流利的中文,同時已經在台灣定居了多年,也曾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工作,目前在淡江大學的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擔任兼任助理教授。在2012年美國大選期間,方恩格曾任美國共和黨海外黨部亞太區主任委員,曾為時任美國共和黨籍的總統參選人羅姆尼(Willard Romney)助選,並為其提供國際金融經濟等方面的專業意見。
而針對川普政府在近期,針對美國國務院底下的組織進行大規模的「精簡」,甚至「裁員」,導致包含外交官、公務員等上千人離開國務院。而如今又正值中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包含國務院「中國辦公室」(China Office)在內,都遇到了裁員潮,引發外界對於美國外交政策的擔憂。(推薦閱讀)外媒評論「大罷免」為何一面倒? 這位美國律師:民進黨跟罷團經營外媒很成功
對此,方恩格表示,裁員是否會影響到美國的外交和國際局勢,目前仍言之過早。但他始終認為,美國國務院「太大」了,「(國務院旗下)某某辦公室、跟某某局的什麼單位等等,實在太多了 」,所以精簡一些並不為過,但就要看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做 。當然,也不排除會有一些短期的影響。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