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該搶救還是選擇告別?逾7成民眾願放手 陪伴家人走完最後一程

LINE TODAY

發布於 07月18日00:30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news/達志影像)

當生命走到盡頭,該全力搶救,還是選擇安穩告別?過去,急診室常被視為「救命的最後一道防線」,但隨著社會對安寧善終的理解逐漸深化,這樣的抉擇不再只是醫療決定,更是一場關於愛與尊重的考驗。

2024年,台灣急診醫學會首次發布《急診安寧緩和醫療指引》,期望讓急診室不再只是延命與搶救的場所,也能成為病人與家屬平靜道別的空間。當家人病危時,醫師不再只問「要不要急救」,而是提出另一種可能——若能不插管、不電擊,而是陪他走完最後一程,你,願意接受嗎?

LINE TODAY 在首頁針對「當家人面臨急救或安寧,你的選擇是?」發起網路投票,截至7月19日中午12時,已有超過5.2萬名網友參與。其中,76.08% 的網友選擇「尊重他的意願,如果他選擇安寧會願意放手」20.75%的網友認為是「看情況,會跟醫師進行完整討論」3.16% 的網友認為「他是我的家人,能救就救到底」

「在生死課題上,要明白得和患者溝通。」這是許多支持安寧的人共同的心聲。他們認為,真正的愛,是願意尊重病人的選擇。「插管的痛只有當事人才知道,呼吸吞嚥都痛,咳嗽像刀割。」有網友這樣形容急救的辛苦。也有人說:「我的父親,就是我親手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的。」、「他在清醒時曾說,希望能自然離開。」對這些家屬來說,放手並不是放棄,而是一種體諒與成全。「我媽媽一輩子辛苦了,我特別囑咐醫師,用藥都用上,就是別讓她痛。」最後媽媽在睡夢中安詳離世,讓孩子心中充滿不捨卻無遺憾。另一位網友說得直接:「活著等死,才是最大的折磨。」他們相信,陪伴與告別比拚命搶救更重要。也有網友早已立下放棄治療與器捐同意書,說:「每個人都會走這條路,重要的是讓自己走得有尊嚴。」

然而,還是有不少人表示,「很愛的人,真的放不了啊。」他們主張,醫療不只是搶救生命,也有機會創造奇蹟。「我國中打噴嚏腦瘤爆開,昏迷指數只剩3,在醫院躺了一年,但我撐過來了,後來念中興碩士、台大上班!」這段分享讓人難以忽視,當還有機會活下來,是否就值得一救?也有網友認為,「人在病中會悲觀,講出來的話未必是他真正的意願。」因此家屬在判斷時得更加謹慎,深怕誤會病人的想法而遺憾終身。有網友回憶父親重病時的選擇:「我們兄妹商量後,決定放棄治療,讓他回家慢慢離開。」但也有相反立場的聲音:「我媽媽說,不怕錢,我們拼看看!」對這些人來說,不是一定要救到底,而是希望爭取每一點可能:「能救起來過一陣子也有可能就走了,不過也有可能撐住,甚至好轉。」

LINE TODAY「當家人面臨急救或安寧,你的選擇是?」投票活動已結束。最終投票結果與更多網友意見也歡迎上投票頁面查看。想表達個人看法與觀點,想與不同人參與主題討論,歡迎上LINE TODAY焦點,每日一投讓你重要議題不缺席,暢通同溫異溫層。你的一票就是啟動對話的開始。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嘉義無人住三合院「電費竟飆25.9萬」 台電道歉:資料輸錯

鏡週刊
02

台中離譜公車司機開車滑手機 還雙手打字傳訊息!客運公司回應了

壹蘋新聞網
03

iPhone 17 Pro「新色」淪迷因?網酸:貨運橘

民視新聞網
04

太噁了!LINE新增「一功能」讓台人炸鍋 網喊:拜託不要開放

太報
05

失眠快看!專家教「躺床3動作」秒入睡 還可改善血液循環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9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