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曝光高空亂流三大來源 繫好安全帶才是飛行唯一防護罩
日前達美航空(Delta)一架由美國鹽湖城(Salt Lake City)飛往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班機,在高空中突遇劇烈亂流,亂流將乘客拋向天花板,餐車也被甩得四處翻滾,讓部分乘客以為飛機即將墜毀。後續航班緊急轉降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並將25名受傷的乘客送醫。這起事故只是近期多起嚴重亂流事件之一,過去一年甚至曾發生73歲男子在從英國倫敦(London)飛往新加坡(Singapore)的途中,因亂流引發心臟病身亡的案例。
根據《CNN》報導,亂流是飛行中最難預測的天氣現象之一,由大氣擾動造成,可能源自山脈、風暴或高空噴射氣流。全球每年發生數萬次中度到極端的亂流事件。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US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統計顯示,2009年至2024年間,全美已有超過200人因亂流重傷。雖然繫上安全帶幾乎能避免傷害,但氣候變遷正讓亂流增加,尤其在繁忙航線上,這一趨勢恐持續惡化。
亂流預測平台 Turbli 分析超過1萬條航線後發現,阿根廷門多薩(Mendoza)至智利聖地牙哥(Santiago)的短程航段,是全球最顛簸的航線之一。安地斯山脈(Andes)如同河中巨石,改變氣流並形成可延伸數百英里的波動,一旦破裂便造成大範圍亂流。
美國境內最顛簸的航班多集中在穿越洛磯山脈(Rocky Mountains)的航線,例如丹佛(Denver)與鹽湖城之間;歐洲則以法國、義大利與瑞士之間的阿爾卑斯山脈(Alps)最為明顯。
另一類常見且危險的亂流為晴空亂流(clear-air turbulence),通常出現在噴射氣流附近,由風切變引起。日本宮城縣名取(Natori)至愛知縣常滑(Tokoname)的航線,就因強大噴射氣流而名列亞洲前段。這種氣流形成,源於西伯利亞冷空氣與太平洋暖流的交會。
美國東岸的北大西洋航道也有類似的情況,墨西哥灣暖流與加拿大冷空氣的交會,使該區域成為全球噴射氣流最強的地帶之一。研究顯示,2020年北大西洋上空的嚴重晴空亂流比1979年增加55%,美國本土則增加41%。
雷暴與積雲也是亂流的重要來源,赤道附近尤其常見。這類亂流由強烈的垂直氣流驅動,具有突發且猛烈的特性,即使飛行員通常會避開,也仍存在風險。科學家推測,全球暖化讓大氣容納更多水分,可能促使雷暴亂流更為強烈。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資深科學家夏爾曼(Robert Sharman)指出,氣候變化與亂流的關聯正是熱門研究課題,但目前缺乏精確數據。英國雷丁大學(Reading University)研究員梅德羅斯(Joana Medeiros)則表示,人類已能準確預測約75%的亂流。專家提醒,現代飛機的設計足以承受劇烈搖晃,繫好安全帶依然是旅途中最可靠的自我保護方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