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信心回溫!無序競爭及產能過剩問題仍未解
中國7月份消費者物價持平,而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PPI)在7月同比下降3.6%,大於經濟學家預期的3.3%跌幅。這與6月的降幅一致,並且是自2023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凸顯國內需求疲軟與持續的貿易不確定性對消費者與企業信心所造成的衝擊。
據《CNBC》的報導,中國工廠出廠價格(即生產者物價)已連續下滑超過2年,而今(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初步應對削價競爭的努力尚未見到成效。
通貨緊縮壓力促使中國當局著手解決部分關鍵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然而,最新一輪的產業重整行動看起來規模縮水,與10年前啟動、對終結通縮循環至關重要的全面供給改革相比,顯得力道不足。
中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同比持平,低於6月的0.1%漲幅,優於《路透社》調查預期的0.1%下降。此外,食品價格下降1.6%,前1個月下降0.3%。
極端天氣進一步加劇中國經濟壓力。上個月,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普遍出現極端高溫,而東亞季風滯留於中國南北兩端,導致全國多地出現較往年更為強烈的降雨。
從月度來看,中國7月份CPI環比上升0.4%,相比6月的0.1%降幅顯著改善,也超出市場預期的0.3%漲幅。扣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通膨率(Core Inflation)在7月為0.8%,較6月的0.7%有所加快。
雖然長期的房地產市場低迷與對美國貿易協議的脆弱共識,正在壓抑消費支出與工廠活動,但北京的決策者當前的重點並非立即推出刺激政策,而是優先整治汽車業與其他關鍵產業中「無序競爭」的問題。然而,分析人士認為,這場整頓行動對最終需求的提振作用可能有限。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