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玉米比降血糖藥還有用?台灣醫學中心最新發現?冒名不實說法影片!專家詳解
網傳「玉米竟比降糖藥還厲害」、「台灣醫學中心最新發現讓人跌破眼鏡」的影片。傳言說玉米是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推薦在指引當中,經查證,卻沒有傳言所說的指引。專家表示,傳言還提到一長串各大醫院,包括「成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研究、長庚研究、中山醫學大學的研究顯示、馬偕醫院的研究證實」等等沒有確實提供出處的說法,大量冒用臺灣各大醫學中心的名稱,提醒民眾遇到這種沒提供確切研究出處的傳言,一定不要輕信或轉傳。
網傳玉米比降血糖藥有用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65歲以上必看!玉米竟比降糖藥還厲害?台灣醫學中心最新發現讓人跌破眼鏡
並在社群平台這段影片:
查證解釋:
(一)玉米是澱粉、可取代白飯 但不能說成比降血糖藥厲害
傳言標題說「玉米竟比降糖藥還厲害?台灣醫學中心最新發現讓人跌破眼鏡」、「一天兩餐改成吃玉米取代白米,三個月後血糖從 250 變成 160」,傳言雖然是問號,但傳言暗示玉米比降血糖藥厲害。MyGoPen 致電諮詢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同時也是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她表示玉米就是一種種子,本身也有一些油脂,市面上賣的食用油當中就有一類是玉米油,玉米在六大類營養中屬於「全穀根莖類」,吃玉米就是把它當作澱粉的一種,對糖尿病患而言,玉米是取代白飯的,而不是白飯照吃,以為玉米算蔬菜、吃白飯再加上玉米當作配菜,這樣澱粉就超量,根據國健署的宣導,大約 2 又 ⅔ 根玉米代換成一碗全穀雜糧飯;蘇秀悅強調,病患的澱粉總量是下降的話,血糖自然也就會慢慢降下來,蘇秀悅提醒民眾,即使血糖從 250 變 160 降下來,也不能稱為用玉米「治療」糖尿病,「控制」和「治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即使血糖恢復到正常值仍應該繼續小心控制,這就不叫治癒。玉米取代白飯是雜糧澱粉取代精緻澱粉,傳言將單一個案飲食分類中澱粉類的改善、稱為比降血糖藥還厲害,為錯誤對比、以偏概全的不實說法。
(二)傳言引用的權威出處查無資料
傳言提到「玉米被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推薦在 2023 年發布的《糖尿病營養治療指引》中」。MyGoPen 查詢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官網的「專科指引」專區,2023 年並無發行傳言所說的指引,傳言說法錯誤。
(三)玉米的 GI 值受品種影響 玉米只是全穀根莖類的一種
傳言提到「玉米的升糖指數 GI 值只有 55,遠低於白米飯的 83 和白麵包的 75」。蘇秀悅強調,玉米的 GI 值會因為品種不同而不一樣,甜玉米就比傳統玉米的 GI 值還高,傳言不管玉米品種的差異、以單一數值比較,傳言說法易誤導。
(四)補鎂、補 B 群不會講到玉米 傳言說法錯誤
蘇秀悅指出,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白玉米」和「甜玉米」為例,每百克才只有 30 幾毫克的鎂,而 B 群含量也還好,「講到補鎂、補 B 群時,根本不會講到玉米」,講到鎂會講糙米、堅果,講到 B 群家族更是有動物肉類、蔬果、種子等等非常多元的天然食物,玉米在這二項營養成分的表現只能算普通而已,蘇秀悅強調,這些營養成分數字、相關排行榜都是公開資料,網路上很容易查證,傳言要講之前應該上網看一下、而不是亂講一些完全錯誤的資訊,民眾遇到來路不明的相關營養、飲食資訊時,也應該上網到官方機構、大型醫院的官網查證,而不是輕信、誤傳。
(五)玉米沒有植物固醇 亞油酸和心血管沒關係
傳言說「玉米中的植物固醇和亞油酸,能降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蘇秀悅表示,玉米沒有植物過醇,而亞油酸其實跟心血管疾病沒有關係,傳言說法錯誤。
(六)玉米沒有色胺酸 傳言為錯誤說法
傳言說「玉米含有色胺酸,是褪黑激素和血清素的前驅物,能調節睡眠」。但蘇秀悅指出,玉米其實「沒有」色胺酸,傳言說法完全錯誤。
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玉米取代一天兩當中的白粥、白飯,血糖從 250 降到 160,「比降血糖藥還厲害」。但專家表示,以玉米取代白飯是更好的「澱粉類」來源,降低澱粉攝取量、以非精緻的澱粉取代精緻澱粉,都有助於降低血糖,但傳言卻拿來跟降血糖藥比較,藥物是具有療效的、而食物依法不能宣稱療效,傳言卻說食物比藥物厲害,傳言為錯誤訊息。
衛教資源:
國健署 - 黃色甜玉米是蔬菜、水果玉米屬於水果類,白色糯玉米才是主食,是真的嗎?
諮詢專家: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 蘇秀悅
延伸閱讀:
【錯誤】吃這 5 種蔬菜會在一夜之間顯著增加中風風險?無根據說法!專家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