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uril 創辦人:台灣應發揮半導體、製造業強項推動「國防科技復興」
國防科技公司 Anduril Industries 創辦人今日來台演講,透露他們將在台灣成立研發團隊,運用台灣強大的科技力,轉化為足以嚇阻中國軍事入侵的國防實力。
來自美國的國防科技公司 Anduril Industries 將矽谷軟體開發模式,與軍事技術結合,成為 AI 與機器人技術軍事解決方案提供者,致力於靈活、快速、創新的國防科技,開發出多款無人機、空中載具和監控系統,獲得美國、英國國防部多項合約,並隨著烏俄戰爭發展,開始快速拓展歐洲市場。
「我們跟傳統軍火商靠 PowerPoint 向國防部承包合約不一樣,我們自己開發產品,然後拿到前線實證。」Anduril 創辦人 Palmer Luckey 表示,他親身投入烏克蘭前線,見證無人機、人工智慧與各種低成本創新武器扭轉局勢,證明了戰爭不單是看數量,而是看誰更會使用科技。
諷刺的是,他認為軍事力領先全球的美國,在過去逐漸形成「國防—科技」離異的趨勢,「我們正在目睹一場危險的實驗,一場國防與科技界的離婚。」Luckey 直言,美國科技界日漸遠離國防領域,人才與資源正流向社交媒體、娛樂或金融科技等高利潤領域,對國家安全構成隱憂。他認為,過去國防與創新密不可分,從網際網路到 GPS 皆出自軍方與科技界的合作,如今若不重新連結,將無法在面對威權主義的對抗中維持優勢。
相反地,中國正大量投入無人機、人工智慧、量子運算等創新技術,如果台海真的開戰,台灣是否有足夠的科技力抗衡中國?
「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少見的優勢,可以立刻就建立起國防科技產業。」Luckey 認為,台灣具備人才、半導體、製造能量與備戰意識,高階科技零件的製作經驗,可以立刻轉化成先進武器生產線。「如果換成義大利,我就不會這樣建議,他們做不出高階晶片,但台灣完全可以成為國防科技復興大國。」
▲國防自主對保衛台灣具有極高戰略意義,而不是消極等待救援。
所謂「國防科技復興」(Defence Technology Renaissance)是要將科技產業技術、人才重新帶回國防產業,Luckey 表示他們已經在台灣設立辦公室,準備招募工程、科技、機械和 AI 科學家等菁英,一起打造台灣國防科技產業,面對中國不斷擴張的軍事威脅,我們不應該把責任全丟給軍人承擔,而是要讓台灣最聰明的人,都一起加入這個行列,靠科技實力嚇阻戰爭。
今年 7 月,中科院和 Anduril 簽署合作備忘錄,導入人工智慧指揮管制平台,能夠強化我軍的雷達、飛彈、無人機協同作戰能力;此前台灣也向 Anduril 採購了 291 架 Altius-600 系列無人機,此外還有數百架美國製造攻擊無人機,未來如果台灣能夠進一步打造自主無人機產能,就不用消極等待外援,而可以更快速反制中國軍隊入侵。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