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下就能打字!腦波頭套.神經手環助力「意念傳達」
對於因大腦病變、損傷,而無法言語的患者來說,對外溝通表達可能相當困難。不過,澳洲雪梨科技大學近日開發出一款腦波頭套,讓病患不用開刀植入裝置,就能直接用意念打字。美國團隊則研製一種手環,能偵測使用者移動手臂肌肉時產生的神經訊號,以「轉達」其想要表達的文字內容。研究人員指出,未來這類裝置可應用於不同場景,大幅改變人類與電腦的互動方式。
無需開口,只要動腦「想一下」,機器手臂就會自動比出手勢,甚至還能選擇文字,拼湊出邏輯通順的語句。隨著腦機介面技術持續發展,中國大陸上海的科學研究團隊,自主開發推出新設備,不僅能解讀患者所想、形成具體文字,準確率甚至高達71%;不過要想使用這項技術,還是必須開刀,將裝置植入大腦。
中國人腦人工智慧研究院科學家 李猛:「我們是在半秒鐘之內可以解出一個完整的中文語句,這個語句的字數是不限長度的,所以它理論上可以達到很快的這個輸出率,然後我們現在一共做了近十個病人了,然後十個病人呢,都可以達到這種中文語句的解碼。」
相較於上海團隊推出的腦機設備,澳洲雪梨科技大學新研發出來的裝置則無需開刀,直接戴在頭上就好,透過將腦波頭套上的128個電極和訊號線連接到電腦,再由人工智慧自動解析受試者的意念,就能將大腦所想內容直接轉換成文字,並逐步翻譯修正,直到形成完整的句子。
雪梨科技大學教授 林欽騰:「我們首先用深度學習模型,將腦波訊號轉化成所要表達的文字,再用大型語言模型,把解讀出來的單字湊起來,並補正腦波測量的錯誤。」
儘管從外部穿戴,雜訊較多,但研究團隊指出,目前裝置的準確率已經達到75%,未來,若腦波頭套的正確率能進一步提升,不僅有望幫助無法言語的患者復健,專家甚至預測,後續人與人之間類似「心電感應」的溝通方式,也可能跟著實現。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員 希夫達薩尼:「我們把目光放在醫療上,就是患者的狀況影響了哪些功能,患者需要些什麼協助。接著我們就以科技達成那些無法被滿足的需求,希望修復患者失去的身體功能。」
在人工智慧的加持下,醫療科技領域持續革新,除了能隨人意念驅動、拼湊語句的腦機裝置,近期美國一個科技團隊,也展示了一款全新研發的「神經運動手環」,同樣能將人腦所想即時轉化為電腦指令,且無須開刀、不動聲色,就能完成操作。
美國科技研發業者 里爾登:「人類的脊髓裡有運動神經元,就是大腦開關肌肉的總開關,我們在乎的是『我要動』的電訊號,是否實際移動並不重要。」
這款外觀普通的手環,其實內建「表面肌電圖技術」,能夠偵測人前臂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微弱電流,再透過人工智慧判讀使用者想做的動作,諸如點擊、滑動、輸入文字,甚至「空中寫字」都能輕鬆完成,開發團隊表示,這款手環與傳統侵入式的腦機裝置相比,更輕巧、普及,反應也更加即時。
美國科技研發業者 里爾登:「現在控制電腦的所有操作,都需要實際動作,動手或動嘴,說真的都太慢了。手環的構想就是直接讀取,控制手部動作的神經訊號,再用這些神經訊號直接控制電腦。」
團隊指出,隨著越來越多使用者資料被記錄,AI模型的準確率也將持續提升;目前手環的反應速度已經十分接近鍵盤與滑鼠,預計未來可擴展應用至不同語言、障礙族群與高效率操控場景。或許自此之後,人類不再需要觸碰螢幕與鍵盤,就能將想法即刻傳達出來,讓對外發聲的方式更加直覺與自由。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