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黎智英傳》作者祁福德憂中共可能殺了黎 籲台灣「絕對要撐住」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自2020年底被香港政府以違反「港版國安法」關押至今,成為香港新聞自由與抗爭意志的象徵。相識逾30年的老友祁福德接受上報專訪,提到至今難忘初見面時,黎智英親自下廚招待他的場景,也見證這位本質是商人的媒體人,如何為了香港民主自由而一步步走上政治犯之路。
現年67歲的祁福德(Mark Clifford)與黎智英相識逾30年,曾任香港《南華早報》總編輯,2018年起擔任壹傳媒董事,直至2021年該公司被迫停運。在黎智英入獄後,他訪問了近百位相關人士,並結合自身經歷撰寫《黎智英傳:從億萬富翁,到中國最懼怕的批評者》(The Troublemaker: How Jimmy Lai Became a Billionaire, Hong Kong’s Greatest Dissident, and China’s Most Feared Critic)一書。
現年77歲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因被香港政府指控違反國安法的「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及「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自2020年12月31日逮捕後關押至今。該案於2023年開始審訊,將於今年8月14日開始進行陳詞結案,預計10月將作出裁決。
祁福德向上報表示,黎智英雖身陷囹圄,但其心境卻跟過去最自由的時候一樣自由;同時也呼籲台灣應以香港為鑑,勿輕信中共花言巧語,堅守民主自由。
(延伸閱讀:黎智英──從億萬富翁到中國最懼怕的批評者)
黎智英被捕入獄 祁福德:「很難不說自己感到無助」
身在美國的祁福德於本周接受上報訪問時回憶,自己在1992年搬到香港居住,於2020年底離開香港放長假,原已買好機票,準備在新年後返港,未料看到黎智英被捕的新聞。他坦言,「黎智英和蘋果日報、壹傳媒的6位同仁,包括CEO、主編、編輯、社論作家都被關進監獄,我當時真的受到莫大的心理創傷(traumatized)和打擊。」
祁福德雖為自由之身,但在那段時日裡並不好過,「我不想說我感到無助,但這真的很難。」所以他決定用一己微薄之力寫下這本書,為這個認識30年的老友黎智英、那些身陷囹圄的《蘋果日報》前同事,和香港所有政治犯做一些事,讓國際社會不要忘記這些人的處境與貢獻。
黎智英親自炒菜初見面 祁福德:跟其他大老闆不同
祁福德回憶,兩人初次見面是在1993年秋。當時祁福德在《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工作,在《國際先驅論壇報》的記者朋友祖克曼(Lawrence Zuckerman)跟他提到,黎智英不僅是了不起的企業家,也是個支持民主運動的人。
祁福德因此打電話到黎智英的辦公室聯繫,沒想到平常不隨便見人的《壹周刊》創辦人黎智英,竟邀他到大埔道豪宅共進午餐,還親自炒了一道美味的菜招待他。「我們經常採訪大老闆,有些人會請你吃飯,但從來沒人像他這樣親自下廚請我吃飯,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件事情。」
黎智英創辦媒體起初是為了賺錢 祁福德:本質是商人
祁福德說,對黎智英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黎對香港媒體業的見解。依他所見,1993年的黎智英本質其實就是個商人,之所以創辦一家支持民主自由的媒體,也是出於「商業角度(business perspective)」。
祁福德指出,香港在1989年5月有50萬人上街聲援天安門學生,還有1991年英國首次舉辦讓香港人可以投票的立法會選舉,而民主派贏得了將近6成選票,黎智英在這些事件中不只看見了香港人對民主的渴望,也看見了「民主」在港媒中是一片藍海,幾乎沒有競爭者。
祁福德說,「他當時的結論很簡單,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香港人想要民主,但其他報社不敢給他們這個』。」之後,黎智英還逐一跟祁福德分析各家報紙在報導香港人追求自由議題上,是如何逐漸退怯。祁福德說,「黎智英想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我覺得他一開始認為,這等於賺錢」。
因此,祁福德也曾與黎智英對媒體在社會所扮演的角色上,有不同看法。祁福德說,《蘋果日報》的報導風格「被推到了合宜(decency)的邊緣,有時甚至越界了,尤其是在早期。」他坦言,蘋果日報「對某些人的淫穢(salacious)報導太過火了。」不過,黎智英後來也為此道歉,並調整報導方向,
隨著時間推移,黎智英越來越投入民主運動,尤其在1997年皈依天主教之後,有增無減。祁福德說,「我認為他對民主的使命感,與他宗教覺醒的使命感,在某種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但這也和時代背景有關,我不認為那是他本來想要選擇的路。」
港版國安法實施前幾周 祁福德最後一次見到黎智英
2019年,港府提出《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該草案建議移除對中國、澳門、台灣的地理限制,讓香港可以利用「一次性」或「專案」或「特設」的協議,把疑犯移交至中國,因此外界稱之為「送中條例」,103萬香港人於當年6月9號上街遊行要求撤回條例,這場長達約一年的抗爭被稱為「反送中運動」。
黎智英在此期間積極參與抗議活動,《蘋果日報》也出動大量人力資源追蹤報導,然而這場運動雖然讓港府撤回送中條例,但中國也發現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心越趨熾熱,於2020年6月30日繞過港府與立法會,直接頒布「港版國安法」,並對香港泛民派人士展開一系列打壓與逮捕行動。
祁福德感嘆,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實施的前幾周,是他最後一次親眼見到黎智英。
黎智英在2020年8月10日遭港警以《國安法》的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和串謀欺詐及煽動罪等罪名首度被捕,8月12日獲准保釋;但12月3日再度被捕,並被拒絕保釋,首度收押候審。雖然到12月23日,黎智英再獲准保釋,但在12月31日還押後,被監禁至今。
獄中通信揭黎智英心境 祁福德:他現在跟過去一樣自由
2020年11月,黎智英在短暫獲保釋期間,已經篤定自己將被逮補。他在與祁福德共同主持的直播節目中,邀請曾被蘇聯囚禁監獄9年的以色列前副總理夏朗斯基(Natan Sharansky)受訪,了解如何面對牢獄生活。
黎智英私下對夏朗斯基傾訴心情,後者後來向祁福德透露,「黎智英拒絕逃跑、拒絕離開,他要留下來為香港人的自由受苦。他無論做什麼事情,不管是經商、開餐廳或其他事業,都想做到最好。所以,他也想成為『最好的政治犯』」
祁福德說,他在2021年初跟剛入獄的黎智英有互通過2封信,從信中來看,「他努力以自由人的心態生活。我相信,他現在就跟他過去最自由的時候一樣自由。」黎智英在監獄裡沒有時鐘、沒有自然光、不能決定吃飯時間,但祁福德說,「我所認識與他仍有直接接觸的朋友都覺得,黎智英自己認為,他所受的苦難都是值得的。」
擔心牽連不敢再寫信 祁福德:中共可能會殺了黎智英
然而,祁福德在2022年與他人共同成立「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並擔任會長後,就不再與黎智英通信。「我覺得最好不要再寫信給他了,因為根據港版國安法,這真的太愚蠢了,基本上只要和外國人有任何接觸,哪怕只是友好的聯繫,都可能被認定為勾結外國勢力。」所以他也不知道,黎智英是否知道他寫了這本書。
如今,黎智英已成為「抵抗中共」的象徵。祁福德說,「他的存在正在改變現況,但他有沒有機會出獄、安享晚年,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他說,這最終仍取決於中國共產黨,但快要80歲的黎智英身體狀況不佳,在空氣不流通、濕度高,條件惡劣的牢獄中,其狀況只會更糟。「他們可能會殺了黎智英(They could kill Jimmy),他患有糖尿病,在獄中曾感染新冠肺炎,也動過白內障手術,但據說結果不怎麼好。」祁福德表示,黎智英對中共已不構成威脅,是時候把他放出來與家人團圓共度晚年。
祁福德籲台灣絕對要撐住 別被中共金錢迷了眼
祁福德活在香港近30年,佔據了他成年人生的大半光陰,對香港的情感連結甚深,「我認為香港是這個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城市之一,我深深熱愛它。」在談到中國親手毀掉當初對香港人「50年不變」的承諾時,他語速變快顯得有些激動,「若中國信守承諾,香港就沒事了,我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回歸平凡生活,香港的政治犯可以繼續活下去,但中國背信了。」
然而,時至今日,中國仍大言不慚地說要把「一國兩制」套用在台灣身上。祁福德說,台灣應該以香港為借鏡,看清中共的真面目,並呼籲台灣人「絕對要撐住(hang tough)」。他說,台灣雖小,但民主體制令人非常敬佩,千萬別被中共的花言巧語、金錢攻勢等糖衣毒藥所騙,那些最終都只會化為泡影,「我完全不懂為什麼有台灣人會相信中國能成為一個仁慈的統治者,那只會變得骯髒、醜陋,還有很多、很多人將鋃鐺入獄,如果你們不堅持到底,自由將不復存在。」
顯示全部
留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