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者》記錄護國群山故事 蕭菊貞:向過去致敬,為未來走對路
橫跨5年拍攝製作,由紀錄片導演蕭菊貞執導的《造山者-世紀的賭注》將於6月13日上映,該紀錄片記錄了一群跨世代台灣人,如何接力投入、all in,打造護國群山,最終成為世界矚目的高度。蕭菊貞接受央廣專訪表示,拍這部紀錄片,既是向過去那一代人致敬,也是為了讓當代與未來的人們能清楚看見歷史脈絡,在未來做出更有智慧的選擇,知道台灣該走向哪裡。
《造山者-世紀的賭注》紀錄片由蕭菊貞與團隊訪談超過80位產業關鍵人物,試圖梳理出台灣半導體傳奇歷史的脈絡。即便是深耕產業多年的受訪者,看完影片後也驚訝表示:「原來還有這麼多我不知道的事!」
被視為台灣半導體奠基者的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就說,看了影片才驚覺自己過去「見樹不見林」,同時也感動於導演替那個年代打拚的產業先驅留下珍貴紀錄。
蕭菊貞坦言,原本只是想在前輩們還能口述時留下珍貴歷史,卻沒料到過程中碰上疫情、中美貿易戰、AI崛起、川普再度當選等一連串歷史巨變。她笑說,彷彿被「時代的巨輪推著走」,冥冥中有科技大神在背後引導。「本來只是記錄半導體產業歷史,沒想到最後竟拍出一部台灣命運共同體的故事。」
片中,許多產業前輩在鏡頭前首度吐露心聲,訴說當年「揹著國旗做事、不確定會不會成功、但只能全力以赴」的歲月。談到艱困時刻,有人情緒激動、數度拭淚,令人動容。
紀錄片也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產業秘辛。例如傳說中的「小欣欣豆漿店」真實位置,製作團隊為了還原這段被簡化的歷史,花費半年時間查找地籍圖與封存資料。蕭菊貞感嘆:「我們太習慣只說那碗豆漿的傳奇,卻忽略整個產業背後有多少人的拚命與賭注。」
拍攝過程中,蕭菊貞坦言也遇到不少質疑與壓力。有些科技廠商不希望談論台灣的處境,認為這些議題容易泛政治化。更有人還沒看過影片就貼上標籤,懷疑拍攝團隊有特定立場。她認為,台灣社會若缺乏理性對話,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對蕭菊貞而言,《造山者》不只是半導體產業的歷史紀錄,更牽涉台灣當代與未來所面對的核心課題,包括地緣政治、能源分配、土地資源與社會共識,這些都需要全民一起思考。蕭菊貞:『(原音)我覺得台灣好像也還沒有好好去面對我們成為一個世界品牌,我們到底要怎麼去看待?台積電當然不可能完全都只留在台灣,台灣也養不起這個企業,你養不起這個製造體,那它勢必要要出去打天下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去看待這些事情?當它又跟台灣的現在處境跟台灣的國家安危綁在一起的時候,你要怎麼去面對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理性的去認識它,去談它,那好好去跟民眾講,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而這個部分是我們集體的要做的決定跟共業。』
蕭菊貞強調,自己不懂晶片製程,但她擅長「拍人」。從工程師、企業領袖到基層工作者,她試圖透過鏡頭讓觀眾看見他們的信念與熱情。她說:「我只會拍人,也最懂人。我拍的從來不是科技,而是人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