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統雄觀點:選敗不退、續霸主席,賴清德毀掉的不只是民進黨
民進黨自創黨以來,就建立主席任內如果有選舉,若敗選、則下臺的責任傳統。計有6位黨主席因敗選而負責,其中當過總統的陳水扁、蔡英文分別辭主席2次和3次。
32:0,是民進黨從未有過的慘敗,也是賴清德一手創造的全國大罷免式大敗選,但迄今未表達任何負責的意向。
●抗拒民主、控制司法、擴大危機 連日本都知道
賴清德不僅推翻了民進黨的黨內民主機制,出自內心的發言「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了,不是喔,不是這樣子。」反映他不認識這個人類討論過800年的議題與共識,以及對民主制度有意識或潛意識的破壞。
賴清德在726大敗並大傷臺灣後,不僅沒有歉意,也沒有檢討,反而隱涵有擴大鬥爭的語義。本專欄便已預測,賴清德如果控制不了民主,就會意圖「再擴大」控制司法。在大逮捕、大關押之後,果然立刻出現王俊力調查廣告的大奇案,不論在法律上、選舉生態上、司法實務上均似為獨一無二,具備以司法權威行政治恐嚇的意圖。
賴清德在大罷免中是以「扣紅帽」作為主要訴求,必然再擴大兩岸緊張化。結果大陸外交部於上周18日宣稱,《舊金山和約》是「非法、無效的文件,臺灣屬於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不容置疑」。這是大陸將此案用詞升級,也就是將兩岸發生戰爭的機率由趨近於0,硬生生拉到1%,在統計上已出現可能性。賴清德為了一己的控制慾,有將臺灣人民推入不必要的萬劫深淵,催毀臺灣80年來自強努力的可能!
由日本多個不尋常舉動,反映連日本都看到了危機,只有賴清德對人民生命福祉、國家發展進步,毫無所謂。
賴清德的823敗選談話,沒有任何負責表示,反而讚美那些被民主制度檢定為並不適合的大罷免者!同時有個罕見現象,竟然沒有任何一臺黨官電視臺直播。這是有何特殊原因?還是賴清德控制媒體內容的再一次具體表現?
●不當梅克爾、蔣經國、林肯 卻選當毛共
賴清德的行為,被本專欄14個月前《炮彈變金彈─蔣經國能,賴清德也能!》一文,不幸再次預測中。
賴清德當時站在十字路口上,占盡一切天時地利,就是自己不和!我們期待他、祝福他,他不僅有超越梅克爾、蔣經國的機會,甚至可成為東方林肯,成為世界偉人。林肯的海納百川融合了分裂的美國,他也有各種條件調解分裂的中華。他偏偏要學毛澤東、希特勒、史打凌,以及日本軍閥,又學不到百分之一。
●不會增量、只會更偏執 期待民進黨莫消失
726、823的2次深層數據,也再證實了作者「53237選民結構」中的各級參數。以意識型態、不問理性而跟定民進黨的有25%,不會減少,但不論投入再多資源、再多宣傳也不會有量的增加,只是質的偏執增強,擴大與另一極端15%者的裂痕,以及令其他25 %的選民不安。當然,還有35%的選民懶得理。
不過,跟隨民進黨的25%,其中有10%並不見得「跟人」,所以同意罷免的選票大幅低於正常選舉。賴清德不要誤以為民進黨選民都是西瓜,都是他的。
我們並不希望民進黨變成「列寧式新潮流」而消失。「列寧式」對某些人也許陌生,「毛共式」就非常達意。物以類聚,賴清德這次大罷免的四大天王,曹興誠就是「曾經共匪」;柯建銘不僅公開挺戒嚴,也明確表明大罷免自開始就取得賴清德支持;而沈伯洋出身紅色商人家族,他的多個公開發言與散布假訊息行為,與納粹蘇聯只是主詞不同,內容相同。
權力必腐,不能一黨專政,是歷史經驗、人類智慧,對任何黨都是一樣,所以,我們期望有個正常的民進黨。
●賴清德是少數贏也可以了-是喔!
賴清德透露心聲「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了,不是喔,不是這樣子。」後,很多人就出來幫洗地(非我語言,但偶爾也要順應流行),稱是指不能以多數優勢強推法案,還包括對少數的尊重。
這個問題在800年前,是以「砍人頭」解決。近800年來逐漸改以「數人頭」解決,各種爭議已發生無數次,早已有共識:要互相尊重就是協商優先,協商不成只好表決。而表決又有「相對多數」「絕對多數」「簡單過半多數」與「絕對2/3多數」等,如果已經選擇了規則,就要照規則走。
賴清德的總統就是靠當前「相對多數」規則、以實質少數而當選的。現在可以說「不是相對多數贏就可以了,不是喔,不是這樣子。」嗎?
●函調公車:以制度之名,行恐嚇之實
賴清德破壞司法獨立的意圖,以他所不次拔擢的人事,以及被提拔人士的行為就可反映出來。
以這次調查公車廣告的臺北地檢署檢察長王俊力為例,他在升遷過程中就牽涉關說疑案。結果卻被高升為檢察長,而在偵辦柯文哲案時,手法常違程序且與媒體關係不清,履履引發「偵辦不公」與「政治操作」的質疑。
726大罷免大失敗後,王俊力突然以幾無前例的手段要調查公車反罷免廣告。此案到底是「依法調查」?還是「以制度之名,行恐嚇之實」?
該廣告并非投票當天所刊,是投票日前的遺留。在臺灣選舉生態上,選舉廣告未撤,尤其在公車、牆面、看板上,早已是常態現象,甚至有廣告持續數月、數年未撤者。
根據《競選罷免廣告刊播及其留存紀錄辦法》,既未明文要求「選後即撤」,也未設罰則,根本沒有調查法源。
更重要的是,北檢僅針對反罷免廣告進行函調,而未對支持罷免廣告調查,甚至函調時仍有公車掛著民進黨前立委蔡適應的舊選舉廣告。故此調查不僅是執法雙標,且無法排除意在製造寒蟬效應,即使未起訴,函調本身已造成壓力,尤其是對823預作各種羅織的恐嚇。
檢察署後來改稱是因應檢舉,但在司法實務上,檢察機關並無「必查」義務。作者以網路與AI查詢,檢察官對選後廣告的調查極為罕見,幾乎無前例。
故本案實為以制度之名,行恐嚇之實:利用函調製造寒蟬效應,壓制在野人民,將「合法表意」包裝成「疑似違法」,模糊言論與犯罪的界線,將檢察署變成政治的附庸,自宮司法獨立性。
●舊金山合約新弔詭:急獨與中共成同路人?
賴清德的控制慾,影響最深遠的,是引出大陸對舊金山合約的升級論述。造成一個大弔詭,一個大危機。
大陸這次表述的語氣與法律定性極為明確,並非模糊批評或歷史敘述,以「非法、無效」的字彙,全面否定《舊金山和約》的國際法效力。過去大陸雖曾對該和約表示不承認,但未曾如此具體地以國際法框架定性其「非法性」與「無效性」。
其弔詭在於:急獨人士一直主張《舊金山和約》是證明臺灣地位未定論,如今若大陸主張《舊金山和約》無效,那更是臺灣地位未定了!所以急獨人士的思想起點與大陸不同,卻殊途同歸,急獨就是「中共同路人」了?
危機就是:完整的《舊金山和約》前後事件,非急獨的斷章取義,原來保障了中華民國與臺灣的地位。萬一大陸鷹派和急獨,竟然在「未定」上達成「共識」,那就變成回到混沌,為了重新定位,是否什麼手段都可以使用了?
賴清德必須要學到教訓:以國家總資源之力去煽動大罷免,同時也在煽動反罷免,而在客觀事實是少數時,只能大失敗!即使在語言上繼續自嗨,也造成治理空轉、財政浪費、降低公民素質,撕裂人民與善良。
賴清德若繼續以國家總資源之力去煽動急獨,同時也在煽動大陸鷹派,而在客觀實力遠遠不如時,只能如何?或許像很多反賴者諷刺賴清德可以飛到美國,做美國人的阿公繼續自嗨,但臺灣人民呢?
●日本批評賴清德 密集來訪難道是為…?
日本最近對賴清德與臺灣的幾件行為,值得特別注意。
第一,日本三大主流媒體的《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產經新聞》皆對賴清德政府主導「大罷免」表示了批評與憂慮,這在日本媒體對臺灣政治的報導,尤其對積極親日的賴清德,屬極為罕見的現象。
歸納而言,就是批評賴清德執政風格,導致政治對立與社會撕裂,甚至可能誘發區域危機。
第二、曾任日本「防衛大臣政務官(國防部政次)」的中曾根康隆在4個月內,連續2次以「青年交流」名義來訪,顯得太密集了,可能涉及臺海局勢的風險評估,甚至無法排除包括建立撤僑方案。
訪團超過70人,包含多位現任國會議員與地方政要。名義為青年局,但成員多為中生代政界人士,具政策影響力,其成員配置更像是「戰略評估團」。
行程參訪青年機構甚少,反而是拜會國安與國防機構多,在訪問國安會的新聞稿中,出現多向面戰略安全對話。另又關切臺灣兵役制度與後備軍人訓練,臺灣防衛能力與區域安全,合作與嚇阻機制。進一步在災害管理合作上,無法排除其作為撤僑技術包裝的可能。
●敗選談話很萊爾 割離真正百萬人民
日本都感受到賴清德的操作,可能帶來強烈後果而超前部署。賴清德的823的敗選談話,卻活在一個與眾不同的平行宇宙中,強調感謝支持罷免「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實際上「支持罷免」的票數約為57萬,反罷免票才接近百萬。這個謊言被揭穿後,有人出來洗地,說是指連署書數,但據公開資料推算,連署書大約17.5萬,距離百萬更遠。
賴清德公開證實了他「萊爾校長」的身分之外,其語言更自我割離真正「站出來的百萬人民」,沒有任何歉意,沒有任何彌補的表達,更對造成民進黨有史以來的最大挫敗,沒有任何負責的態度。
●外在忠諫總成空 自救必須靠黨內
當前民進黨中只有游盈隆等少數人面對事實,承認大罷免就是民進黨直接間接領導,而大失敗了就必須檢討與改正。王世堅的發言,雖然愛黨甚於愛臺,仍屬黨內自救。
上次陳水扁把民進黨拖到谷底,結果民進黨迎來了原始屬性是「藍金」的蔡英文。這次民進黨能不能再一次自救?還是竟讓賴清德毀滅臺灣所有成就,更給臺灣人民慘烈傷害?(推薦閱讀)823罷免團滅!7區都沒過門檻 粉專酸爆:本以為是喜劇片,結果是恐怖片
*作者為臺灣民調創始人/臺美兩地資訊與管理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