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團體與在野政黨齊籲 對核三重啟投下不同意票
Newtalk新聞
核三延役公投前夕,多個公民團體、本土在野政黨與立委今天(15日)齊聚立法院,呼籲8月23日公投投下「不同意」,以守護非核家園,拒絕讓老舊核電廠重啟。主辦單位並宣布,8月16日將舉行反核遊行,從台大校門口走到立法院,呼籲全民上街宣講,展現守護非核家園的決心。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主辦的「守護永續家園,拒絕核三延役」行前記者會,邀集台灣基進、台灣綠黨、時代力量、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與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北社、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教師聯盟、辜寬敏基金會等團體,以及立委范雲、陳培瑜共同出席。
台灣基進主席王興煥指出,核三延役意味更高的核安風險與棘手的核廢難題,台灣位於地震頻繁帶,一旦發生核災將造成不可逆傷害,應全面推動再生能源與節能轉型。
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表示,地小人稠的台灣承擔不起核災風險,任何地方都不應存放核廢料,執政黨應貫徹非核家園價值,制定分散風險的能源政策。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秘書長何語蓉說,核三已停機且機組運轉超過40年,延役需巨額資金與多年程序,核廢料去處至今無解,這次公投真正要問的是:在安全審查未完成、核廢料無法處理的情況下,是否同意重啟地震帶上的老舊電廠,「當然不同意」。
環保聯盟會長謝志誠則指出,核三除役後夏季供電仍無虞,備轉容量均高於10%,顯示核電並非供電關鍵;全球無永久處置高放射性核廢料的方法,世代正義要求拒絕再製造核廢。主辦單位並宣布,8月16日將舉行反核遊行,從台大校門口走到立法院,呼籲全民上街宣講,展現守護非核家園的決心。
台灣北社社長羅浚晅表示,核廢料對人體的致癌風險至今仍沒有辦法全部解決或排除,核電亦非發電主力,他以醫生角度反對讓台灣人民承受這些無必要的健康風險。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吳亞昕指出,年輕世代拒絕用自己的未來背負上一代留下的千萬年核廢料債務。能源轉型的方向,應是減少燃煤、增加再生能源,同時誠實承認每一種能源都有代價,而不是用一次公投草率決定。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批評,黃國昌立場反覆,利用核三延役公投來幫自己選新北市長練兵,不是真的關心能源問題,也不關心台灣人的福祉。民眾黨與國民黨推動延役公投是背離過去最大共識,能源轉型是國際趨勢,不應走回頭路,更不應被政治口水與仇恨驅動。
台灣綠黨社運部主任李春祥提到,核三廠曾發生全廠外電源喪失、備用電源失效的3A事故,幸運才避免核災,且廠房座落活動斷層與特殊地質構造,耐震風險難以消除。若繼續延役,無異於拿屏東人的生命安全當賭注。
時代力量發言人鄭宇焱表示,核三重啟需耗資數千億元與至少三年半時間,無助當前供電,只會製造更多萬年核廢料,應投下不同意票,拒絕政治投機與危險倒退。
立法院委員范雲指出,黃國昌日前引用芬蘭核電處理經驗,是用片面資料進行不恰當的類比,芬蘭沒有地震且地廣人稀,更花了長達50年來處理高階核廢料,與台灣狀況完全不同。核電不是綠電,籲勿誤導台灣人。
教師聯盟理事長潘威佑強調,教育的責任是為下一代打造安全環境,不能讓孩子在恐懼中長大。基督長老教會幹事黃哲彥則呼籲應善用風、水、陽光、地熱等資源,不以賭運氣方式面對能源問題。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