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5.7空戰數據差距驚人! 巴稱「鎖定40印戰機」克制只擊落6架 各方質疑
Newtalk新聞
印巴空戰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圍繞 5.7 空戰的數據與真相,近期再度成為南亞輿論場焦點。根據《南亞指數》網站與多位巴基斯坦高層陸續透露的資訊,巴空軍在那場衝突中一度「鎖定」多達 40 架印度戰機,但最終選擇僅擊落 6 架,以示克制。這一說法引發廣泛爭議,也讓原本模糊的戰況再次浮出水面。
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前外長早前曾表示,當時鎖定了約 20 架印度戰機,而國防部長阿西夫則稱僅鎖定 10 架,並強調若擊落更多,印度「將陷入全國哀悼」。三組數據落差巨大,引發外界質疑:到底哪個版本才接近真實?是情報解讀分歧,還是政治話術操作?
專家指出,這類「鎖定」數字必須審慎分析。所謂「鎖定」,實際上指的是火控雷達成功對敵機進行持續追蹤,並計算射擊參數,進入可發起攻擊的狀態,但並不等於實際開火或成功擊落。現代空戰中,即使捕捉到敵機訊號,若無法穩定跟蹤,導彈也難以命中。而在強烈電子干擾與高機動規避條件下,命中率普遍僅為 30 % 至 40 %。
據此推算,若擊落 6 架敵機,至少需鎖定 15 至 20 架戰機,這與前外長說法相對一致。而「鎖定 40 架」的說法,則被軍事分析人士認為誇大成分過高;即便在理想狀況下,同時鎖定如此數量的戰機並產生有效攻擊能力,在現代實戰中幾乎難以實現。
與此相對,巴國國防部長的「10 架說」則可能是另一種操作策略——藉此強調巴軍命中效率極高,創造心理震撼效果。這類「高精準打擊神話」,既可凝聚國內輿論,也對印度形成戰略話語壓力。
在這場空戰背後,真正的博弈或許並不在空中,而在於戰略傳訊。面對印度難以反駁的失利,巴基斯坦藉由訊息操作奪得輿論高地。對於軍事技術不夠熟悉的民眾而言,「鎖定 10 架打下 6 架」這類敘事遠比「火控雷達多目標追蹤原理」來得簡單有力。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