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女力」夯!富達調查:台灣人持有數位資產「倍增」其中51%還想「加碼」
全球金融科技浪潮加速推進,美國在今年 7 月通過《GENIUS 法案》,為穩定幣建立了明確的監管框架,這項關鍵政策轉向無疑為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注入強心針。加上全球資金持續湧入,比特幣價格在今年 7 月突破 12 萬美元,不只意味著比特幣在金融市場的地位日益鞏固,也顯示數位資產正加速融入主流投資組合。
富達國際日前發布的《2025 年亞太區投資人調查》揭示:台灣投資人對數位資產的態度,也正發生顯著轉變。
調查顯示,台灣表示持有數位資產的投資人比例高達 24%,儘管相較於部分國際市場仍有成長空間,但這一數字已較 2024 年的 12%「倍增」,展現出令人矚目的成長潛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已持有數位資產的投資人中,有高達 51% 表示預計在未來 12 個月內增加數位資產投資,僅有 7% 計劃減持,顯示台灣人的投資熱情持續升溫。
深入分析富達國際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到台灣數位資產持有者的人口統計學輪廓。持有數位資產的投資人明顯集中於年輕族群,其中 18 至 29 歲的持有比例高達 45%,而 30 至 39 歲則有 37%。相比之下,40 至 54 歲的比例降至 21%,55 歲以上則僅為 9%,這清晰地描繪出數位資產投資在台灣仍是年輕世代的天下。
有趣的是,這項調查還揭示了性別差異。在 18 至 29 歲的年齡層中,女性持有數位資產的比例竟高達 46%,略高於同齡男性的 42%。而在 30 至 39 歲的族群中,女性持有比例更是驚人的 44%,遠高於男性的 26%。這些數據明確指出,40 歲以下女性在台灣數位資產投資領域,展現出比男性更積極的配置意願和行動力,她們正成為這股新興投資浪潮中不可忽視的力量。這或許反映了年輕女性對新科技和新投資模式抱持更開放的態度,也可能與社群媒體和線上社群的普及,讓更多女性接觸並理解數位資產有關。
隨著數位資產市場的日益成熟,投資人對其信心正不斷增強。富達國際的調查結果印證了這一點:超過半數(51%)的數位資產持有者計畫在未來一年內增持,而僅有極少數人(7%)考慮減持。這種高昂的投資意願,與過去 5 年比特幣市場規模大幅擴大至超過 2 兆美元、躋身全球十大資產之列的趨勢相互呼應。數位資產,特別是比特幣,正逐漸被視為一種有潛力的另類資產,吸引著越來越多追求多元化和高成長潛力的投資人。
然而,調查也揭示了台灣數位資產投資人的一個顯著特點:傾向短線操作甚於長期持有。儘管數位資產的長期價值潛力被廣泛討論,近半數(47.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投資期少於 12 個月。雖然有 23.3% 的投資人持有期超過 5 年,但短期獲利了結的思維仍佔據主導地位。
這種短線操作的偏好,很大程度上與比特幣獨特的「減半」機制和其歷史價格週期有關。比特幣的採礦獎勵大約每 4 年減半一次,這個機制被認為是驅動比特幣價格進入「 4 年週期」的關鍵因素,並影響著投資人的情緒和市場行為。
在 2024 年 4 月經歷最近一次減半後,比特幣目前正處於過去週期中價格見頂前的 12 至 18 個月上升期。過去的經驗讓許多投資人產生疑慮:比特幣是否會再次出現一次重大調整,或者傳統的週期模式是否會被打破?這種不確定性可能促使投資人傾向於把握短期機會,而非堅定地長期持有。
富達國際數位資產投資副總監黎樂知(Rajeev Tummala)對此表示:「越來越多投資人顯然正將目光投向傳統以外的資產,以建立更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她指出,雖然掌握市場時機向來不易,但在數位資產市場當前的發展階段,聚焦於其逐漸成熟的趨勢可能是一種更為審慎的投資策略。
黎樂知說,多項趨勢顯示,比特幣正進入一個更複雜和成熟的價格發展階段。這意味著,目前的價格上升週期可能會較過去更長,且不再簡單地重複過去的價格走勢模式。隨著比特幣市場規模日益擴大,要影響其價格需要更多資本的投入,這正符合目前比特幣波動性及回報率較之前週期有所下降的現象。
此外,流動性和市場成熟度的提升、避險工具的增加,以及監管環境的日益明確等因素,都有望進一步降低數位資產的波動性。
更多鉅亨報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