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為了海洋遭關押近半年,值得嗎? 專訪反捕鯨鬥士Paul Watson︰這是改變世界必經之路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於 06月25日03:25 • 發布於 07月18日23:39 •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林郁宸、袁慧妍 法國尼斯報導

6月8日,知名反捕鯨人士華森(Paul Watson)現身法國尼斯舉辦的聯合國海洋大會(UNOC3)周邊會議,短短兩分半鐘的分享,全場掌聲如雷。

華森是海洋保育的先驅,從未畏懼與那些肆意掠奪海洋資源的勢力對抗。他多次正面對峙非法捕鯨、捕鯊與獵殺海豹等行為,以肉身擋船、衝撞船體、投擲臭彈等,只為干預捕鯨船的捕撈活動。他大膽、激烈的行動讓外界貼上生態恐怖分子的標籤,但也因此喚醒許多人對海洋生物保護的關注。多部紀錄片以他的事蹟取材,更獲《時代》雜誌評為20世紀環保英雄之一,是全球海洋保護史的關鍵人物。

去年,華森因13年前對日本捕鯨船的干預行動在格陵蘭被捕,在獄中渡過五個月,日方要求丹麥將他引渡至日本受審。為海洋抗爭、付出自由代價,面對未知的牢獄之苦,值得嗎?《環境資訊中心》在尼斯訪問華森,聽他細說50年來想要改變世界的信念。

華森自1970年積極展開反捕鯨行動,是全球知名海洋保育人士,去年差點被引渡至日本受審,引發國際關注。攝影:林郁宸

從牢房看峽灣和鯨魚

2010年代,日方以「科學研究」為名繞過國際捕鯨禁令,華森與團隊強烈反對,雙方多次爆發激烈衝突。去年7月,華森在前往阻止日本捕鯨船的途中,靠岸格陵蘭時被捕。格陵蘭法院一度考慮配合日方引渡,引發國際輿論,全球百萬名民眾連署要求釋放華森。

五個月,是華森為海洋抗議以來被關押最長的日子,但他對此淡然處之。牢裡有扇沒有柵欄的大窗戶,敞開就能看到外面壯麗的峽灣和鯨魚;房內有淋浴間、冰箱、電視;每週三會給他一點錢買食物和日用品;監獄甚至有共用廚房。對比其他地區,華森認為「這是相對文明的監獄。」

「我認識待過日本監獄的人,每個經驗都不是很愉快。他們每天把你拖出去審問直到認罪為止,你不認罪,就不能上法庭,所以日本的定罪率高達99.9%。」

他的說法並非毫無根據,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報告指出,日本司法制度長期存在「拘留至認罪」(hostage justice)現象。華森補充,就連國際特赦組織和其他組織也曾對日本司法制度做出譴責,「你不會想進日本監獄的。」

突如其來的關押,讓華森的家人有些擔心,「我一生都在做(直接行動)這件事。我有一個45歲的女兒,她曾經跟我一起當船員。」外面風高浪急,家人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後盾。

去年底,在丹麥拒絕了日本的引渡請求後,華森從格陵蘭的監獄獲釋返家。照片來源:Paul Watson Foundation

去年12月中,74歲的華森終於獲釋,趕在聖誕節前與家人團聚。這可能不是華森最後一次面對牢獄,因為他保育海洋的行動不會止步於此。

華森在2025尼斯海洋大會周邊會議上指出,海洋生物多樣性流失日益加劇,我們必須要求企業負起責任,但他們不會輕易妥協,尤其是石油公司。未來對環保行動的打壓只會更多。「他們會動用像國際刑警組織這樣的機構來追討責任,為社運人士貼上罪犯標籤,我們必須有所警覺。尤其是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為深海採礦開了綠燈之後,我們更需要站出來反對。」

「我50年來未曾傷人」

華森擁有加拿大和美國雙重國籍, 60年代末曾在多倫多抗議核能測試,是早期綠色和平中具影響力成員,後因行動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於1977年創立海洋守護者協會(Sea Shepherd)透過「激進但非暴力」(aggressive non-violence)的方式對抗在海洋非法濫捕的船隻。

2012年9月,國際刑警組織據日本要求,對華森發出紅色通緝令。日本指控華森在2010年南極海域時闖入捕鯨船、妨礙捕撈業務並破壞財物。日本13年來未撤銷的紅色通緝令,最終讓華森銬上手銬。

捕鯨是日本傳統文化,華森長年反捕鯨,與日本政府的關係也日益緊張。自2002至2017年,海洋守護者協會共發起了11次南極護鯨行動,成功拯救了超過6000隻鯨魚免於喪命。2011年,華森甚至成功迫使日本捕鯨船隊提前一個月收工,讓他們的年度捕鯨配額減少了800多隻。

負責管理日本國內捕鯨事務的日本鯨類研究所(IRC)早已詳列「海洋守護者協會暴力史」(Sea Shepherd's Violent History),不但記錄了團體抗爭行動,更有華森相關發言,就像一份另類成績單。

外界曾替華森貼上生態恐怖分子的標籤,除了日本,哥斯大黎加也曾對他發出紅色通緝令。即便許多人試圖將他定罪,最後都失敗了。華森澄清,他反對犯罪行為,「我50年來從未傷害過任何人。」

Sea Shepherd對日本捕鯨船勇新丸一號投擲丁酸(腐爛奶油)。照片來源:Adam Lau/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CC BY-SA 2.0)

華森向《環境資訊中心》強調,他的行動始終依法而行,他援引聯合國《世界自然憲章》說明,聯合國允許非政府組織和個人介入維護國際保護法。本屆聯合國海洋大會成功推動更多締約方核准《公海條約》,將更強化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及公民介入的權力,他樂見其成。

過度捕撈 海洋難以喘息

華森兒時在加拿大東部漁村長大,很早與海結緣,見證海洋生態每下愈況。「當時真正充足的食物,現在已經不多了。」他說,以前長在碼頭邊的貽貝類,大家都嫌髒、沒人要吃,現在卻是餐桌佳餚;美國商人覺得小鱗犬牙南極魚(Patagonian toothfish)名字不好聽,改名叫智利海鱸魚(Chilean sea bass)來迎合市場,「但牠並非(完全)來自智利,也不是鱸魚,但(名字)人們喜歡。」

他說起挪威龐大船隊沿印度海岸捕撈並掠奪一切,駛向全球海域的各國船隊正在掏空海洋。「中國魷魚船隊在加拉巴哥群島以南海域,用強光吸引魷魚。從衛星影像看來,就像一座海上的光亮城市。」工業化漁業導致過漁情況不絕,華森直指跟各國政府大量補貼漁業有關。除了滿足消費者需求,也有來自漁業界的政治壓力,甚至涉官商貪污舞弊。

他觀察,漁業界是很強大的遊說團體。多年前厄瓜多的加拉巴哥群島,因當地海參已達捕撈上限,政府便下了禁捕令,結果引發漁民暴動,砸毀政府機關、威脅殺死陸龜,「後來政府給了他們想要的一切。」

海洋守護者協會曾從南大洋拉出一張72公里長、70噸重的漁網,「我們花了200小時,一直拉、一直拉。」而這僅僅是一艘漁船上的一張網而已,海洋中隨時有超過9.6萬公里的釣線和漁網,足以圍繞地球好幾圈。

早在十年前,華森就表明50年內應禁止工業化捕撈,讓海洋有喘息空間,「我常常說,解方就是什麼都不做,讓它自然恢復。」可是漁民和商家並沒有聽進去。

他接著說,日本三菱冷凍倉庫擁有龐大的黑鮪存貨,但商家並未滿足,「黑鮪數量減少,庫存商品價格就可提高。假如野外的黑鮪滅絕,倉庫裡的就無價了。我稱這是滅絕經濟學(economics of extinction)。」紀錄片「魚線的盡頭」(The End of the Line)也有類似指控。

華森曾問過阿拉斯加漁民,為何不為後代保護漁業資源?對方回答,五年內房貸就會繳完,之後的問題他一點也不在乎。「這樣的人為什麼要生孩子?」華森語氣平靜,用詞卻難掩激動,「說到底這就是問題,人類的無知、難以置信的傲慢。我稱之為一種集體心理疾病,一種人類中心主義。」

華森50年來持續守護海洋,他希望禁止工業捕撈,讓海洋有喘息空間。攝影:林郁宸

改變很慢 需要耐心

幾年前,華森曾說過樹、蜂、蟲、魚、鯨都比人類更重要,引發外界質疑,但他認為,「沒有我們,牠們依然可以生存,但要是我們沒有牠們,就沒辦法在這個星球上生活。」要改變人類與海洋及生物關係的想像,工程很浩瀚。華森認為,他的直接行動、被捕、還押,都是這場環境運動的一部分。

民眾或許很難想像有人會為保護生態環境而捱官司,甚至失去人身自由,華森則認為一切都是選擇,歷史上許多社會運動者都曾面臨牢獄,包括曼德拉、甘地等。

當世界各國在會議桌上談論海洋未來的同時,這位投入海洋保育行動將近半世紀的環境鬥士,始終選擇站在最前線。他強調,「生態系的力量在於多樣性,一場運動的力量也在於多樣性。你可以選擇教育、訴訟、立法或社會運動抗爭。如果你成為一名抗爭者,你就要預期有可能被捕。不該為此感到驚訝。」

華森相信改變需要時間,就像美國奴隸制並非一夕瓦解;美國女性的投票權也歷經了百年抗爭。「社會改變來得很慢,你要有耐心。這不會是一夜間發生。」

「你要有耐心。」他重覆說著。

UNOC3開幕前夕,華森現身法國尼斯舉辦的聯合國海洋大會(UNOC3)周邊會議演講。攝影:林郁宸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川普新關稅出爐!中國遭重罰55%淪最大輸家 日韓歐盟反成大贏家

三立新聞網
02

親戚小孩討Labubu遭拒崩潰尖叫!還砸壞百萬水晶吊燈 家長:兒子沒惡意

CTWANT
03

39少年慘死、數十人切除陰莖!南非「血腥割禮」內幕曝

TVBS
04

美一家4口散步遭隨機行刺 夫婦護兩幼女雙雙喪命

TVBS
05

愛子公主戀愛了?185cm帥男同遊動物園 他家世曝光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32

楊二少
船長做的好,為生態付出, 辛苦了, 倭寇的傲慢,眾所皆知
07月19日02:52
陳國祝
日本真的是很傲慢的國家
07月19日05:31
eric
人類的傲慢、殘忍,終究會毀了這個地球
07月18日23:53
Frank Chen
日本鬼子不停獵殺鯨魚,終有惡報,難怪日本天災人禍不斷,不是地震、核污染,就是街頭殺人!
07月19日05:32
林永和
台灣的司法制度從柯文哲開始也變成這樣不認罪就一直羈押
07月19日05:31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川普樂見Fed理事離職 發文嗆鮑爾也該走人

NOWNEWS今日新聞

不滿中國助俄侵略 美國参議院兩黨提制裁案

新頭殼

美貿易代表:川普決定是否續有貿易協議

中央通訊社

敗選後首度訪談 賀錦麗:美政治體制「故障」 無意重返

新頭殼

暴雨洪災釀美國東部交通癱瘓!8大機場停飛逾1170班 鐵路與地鐵也淹水停擺

CTWANT

川普39%關稅下 美國人恐不捨吃瑞士巧克力

NOWNEWS今日新聞

印尼勒沃托比火山再爆發! 震撼畫面曝光了

民視新聞網

靜思語結合環保教育 打造有愛的校園

大愛新聞

資源化廢為寶 零負擔市集齊心護地球

大愛新聞

保和島慈青承擔 舉辦助學生暑期營隊

大愛新聞

聯準會理事閃辭!川普可任命關鍵空缺嗨喊:非常高興

CTWANT

俄前總統用「核打擊力」嗆聲 川普這樣回他

NOWNEWS今日新聞

泰柬衝突導致移工返鄉 鄰國取而代之

新頭殼

川普特使赴加薩視察援助行動 聯合國稱上千人領取物資時喪生

路透社

就業疲軟釀美股全黑 川普怒炒勞工統計局長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蒙大拿州1酒館驚傳槍擊案! 4人死亡、兇手逃逸中

民視新聞網

面臨川普施壓降息之際 聯準會理事庫格勒辭職

中央通訊社

美就業數據不如預期 川普下令開除勞工統計局長

中央通訊社

回應俄前總統挑釁言論 川普下令部署2艘核潛艦

中央通訊社

美特使赴加薩視察 聯合國稱上千人領物資時喪命

中央通訊社

川普下令2艘核潛艇部署至適當地區 回應俄前總統「挑釁、愚蠢、煽動」言論

太報

歷史上的今天》8月2日──全球第一條地下道地鐵通車

風傳媒

加薩難民童領物資吻手道謝 下一秒竟遭槍殺

NOWNEWS今日新聞

竟是媽媽找媒人牽線! 印度13歲女學生被違法嫁給40歲已婚男子

CTWANT

美7月非農就業銳減僅7.3萬 聯準會9月降息機率大增

太報

斯洛維尼亞開歐盟首例 全面禁止與以色列武器貿易

中央通訊社

文化世博在大阪 陳景林藍染巨作「台灣母親河」亮相

中央通訊社

柬埔寨將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路透社

愛心物資有被善用嗎?外國網紅親測 捐贈球鞋「5天飛800公里」放上鄰國二手店貨架

CTWANT

文化世博在大阪 陳景林藍染巨作「台灣母親河」亮相(圖)

中央通訊社

陳景林藍染巨作「台灣母親河」 耗費超過1000工時(圖)

中央通訊社

陳景林藍染巨作「台灣母親河」(圖)

中央通訊社

「島嶼聲譜」展區 神將藏有小密碼(圖)

中央通訊社

陳景林與妻子馬毓秀合影(圖)

中央通訊社

文化世博「光纖自然」展區(圖)

中央通訊社

「台灣本色」呈現台灣藝術家世界(圖)

中央通訊社

「台灣光譜」展場挑高空間(圖)

中央通訊社

文化世博在大阪 展現多元台灣與韌性精神(圖)

中央通訊社

文化世博在大阪 王時思:展現台灣多元文化韌性精神

中央通訊社

德語媒體:京東「驚動」了歐洲

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