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錢就面臨高關稅! 紐時:川普談判手法如全球性敲詐
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4月2日宣布對全球多國推出「對等關稅」後,引起國際經濟動盪,後續川普曾兩度延後計畫,將實施時間推遲至美東時間7日0時。對此,《紐約時報》指出,川普的關稅威脅已演變為爭取真金白銀的手段,他試圖利用美國的經濟實力迫使其他國家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以維持進入美國市場的資格。
《紐約時報》直言,川普第2任期的貿易議程,明顯對應他在1987年出版的書籍《交易的藝術》中展現的風格,本質上是要求貿易夥伴以投資承諾的形式向他提供資金,否則將面臨天文數字的高額關稅。川普炫耀自己為美國引來的巨額資金,也讓他的貿易議程更有實境秀般的效果,而川普的策略已不止於開放國際市場和減少美國貿易逆差。
對貿易專家而言,這些投資承諾引發了另一個問題:川普是在與貿易夥伴談判,還是在挾持?偏向右翼的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國民經濟學副總裁林奇科姆(Scott Lincicome)表示,「這無疑是一種全球性的敲詐,事實是,川普正利用美國的關稅政策,將這些條款強加給那些不那麼情願的參與者。」
不過,由於這些非正式承諾本身的模糊性,其他國家或許也在尋找巧妙的方式來規避川普的關稅。儘管關稅的執行相對直接,但投資和採購承諾相關的承諾卻沒那麼容易落實,例如歐盟無權強制企業進行其所承諾的投資類型,而日本承諾的大部分投資將以貸款形式實施。
這些國家宣布的投資公告更引發了混亂,且缺乏此類協議通常會包含的詳細信息,以避免未來糾紛,像是韓國的3500億美元投資中,絕大多數將以貸款和貸款擔保的形式進行,美國官員稱這些投資90%的利潤將歸美國人民所有,韓國官員則對這個說詞感到困惑。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FR)主席、曾在歐巴馬政府任內擔任首席貿易談判代表的弗羅曼(Michael Froman)指出,「我認為,包括那些已宣布承諾的國家在內,很多人都對這些承諾的實際含義存在諸多疑問,這些承諾是否具有約束力?如果這些國家在特定時期內沒有完成一定數額的投資,關稅會恢復嗎?」
儘管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外國投資的熱點,但強迫各國進行投資的長期影響尚不明朗。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教授談判策略的埃姆斯(Daniel Ames)透露,川普的貿易談判手法,似乎直接與他作為開發商和商人的經歷有關,川普過去曾以極低報價、推銷話術來擾亂對手,更善於利用對方弱點獲取優勢,而日本、南韓和歐盟等國家在公布巨額投資承諾時,可能也是在迎合川普的虛榮心。
埃姆斯認為,「川普是個天才的故事講述者,我認為當他的談判對手意識到這一點時,他們就能加以利用,如果你在與一個自戀者談判,你要想辦法讓他們覺得自己贏了。」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