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40歲以上不可輕忽!腸癌年輕化趨勢 高風險族群有「這些」特徵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3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潘昱僑報導
由於飲食西化加上現代生活的節奏快,也影響身體代謝。高油脂、紅肉、低纖維飲食、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缺乏運動、抽菸與飲酒,皆會拉高消化道癌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潘昱僑報導】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民眾主動接受健康檢查,但近年來,消化道癌症的發生卻出現年輕化趨勢。過去被視為老年人專利的大腸癌,在年輕族群中已不再罕見。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腸胃肝膽內科暨內視鏡中心主任/健康促進部品質主任陳炳憲表示,近30年來,50歲以下的大腸癌患者比例上升了51%,且每年以1%至2%的速度持續增加。

陳炳憲主任指出,在臨床檢驗中也發現,在50歲以下的受檢者中,每4人就有1人發現大腸腺瘤。雖然腺瘤是良性的,但它屬於大腸癌的癌前病變,一旦發現腺瘤,醫師通常會建議切除,以降低後續轉變為癌症的風險。

生活型態變化 危險因子充斥環境

由於飲食西化加上現代生活的節奏快,也影響身體代謝。高油脂、紅肉、低纖維飲食、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缺乏運動、抽菸與飲酒,皆會拉高消化道癌風險。

為了因應年輕化趨勢,陳炳憲主任建議,大腸癌篩檢年齡自50歲下修至45歲;若有大腸癌家族史,40歲後就應開始篩檢。

選擇健檢機構觀察2重點 良好清腸效果與腺瘤偵測率

對於如何選擇健檢的醫療機構,一般民眾可以參考醫療機構網站上的設備介紹,陳炳憲主任提到,消化道充滿皺褶與黏液,且會蠕動,電腦斷層對早期、扁平病症的辨識有限。

目前胃鏡、腸鏡仍是臨床上主要的檢測方式。檢查機構應提供高解析度的影像加強型內視鏡,觀察早期腫瘤的微小血管變化,因為早期的消化道腫瘤往往不是突起的息肉,病灶平坦,在傳統白光下難以發現。

此外,陳炳憲主任建議,民眾也可直接詢問醫師清腸的品質如何,一般來說,進行大腸鏡檢查時,良好的清腸效果是確保診斷準確的關鍵。應選擇清腸成功率較高的機構,因為腸道內若有殘留糞便,會遮蔽病灶。

再者,陳炳憲主任強調腺瘤偵測率也相當重要,這是評估醫師檢查品質的重要指標,代表醫師找出癌前病變的能力。國際間也普遍以此作為參考標準,腺瘤偵測率愈高,代表愈有助於早期發現癌前病變。

什麼症狀該就醫檢查 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陳炳憲主任指出,長期腹痛、體重下降、排便習慣突然改變、糞便變細、出血,或是有黑便、不明原因的貧血,或有胃癌、大腸癌家族史者,都屬高風險族群,不需等到45歲,當有上述症狀時,就應該及早檢測。

胃癌進程追蹤 醫:「這些」關鍵字是警訊

胃部變化的過程是;正常黏膜、慢性發炎(幽門螺旋桿菌、抽菸等)、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分化不良,最後癌化。

所以當胃鏡報告若出現「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分化不良」等關鍵字時,陳炳憲主任表示,這就是癌前病變,需依嚴重度與家族史判斷,約每1至3年就要定期追蹤檢查。

大腸癌高風險徵兆 腺瘤性息肉

單次檢查若觀察到:腺瘤性息肉≥3顆,或任一顆直徑>1公分,或病理顯示絨毛狀成分、分化不良,陳炳憲主任表示,這些都屬高風險族群,3年內就應該追蹤1次。

幽門螺旋桿菌 是關鍵致癌因子

陳炳憲主任提醒,幽門螺旋桿菌為世界衛生組織(WHO)第1級致癌物,約9成胃癌與其相關。家族成員常「群聚感染」。建議主動檢測,若為陽性就要立刻治療,且家人也需一起檢測。

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癌前病變到早期胃癌

陳炳憲主任舉2個臨床案例,第一位60歲女性,初次檢查後發現腸上皮化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2年後同部位紅腫、表面不規則,確診為早期胃癌。因為發現的時間早,還可施行內視鏡黏膜下剝離等微創治療。

另一名45歲男性,有肥胖與代謝症候群,但無胃腸症狀也沒家族史,因健檢時發現約2公分的腫瘤,化驗後發現為早期大腸癌。陳炳憲主任提醒,40歲以上且生活作息不固定、常抽菸喝酒的族群,應主動安排篩檢。

綜合這些臨床案例與經驗,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特別是有不良生活習慣或家族病史者,應固定進行胃腸檢查。陳炳憲主任表示,檢查不僅能診斷疾病,若發現早期病灶或息肉,也能立即進行治療,並提供個人化的癌症風險分級,「早」會比「晚」更好。

【延伸閱讀】

MRI檢查助力攝護腺癌診斷!及時揪出病灶 早期治療預後佳

女性健檢必知! 遠離婦癌、關鍵健檢項目一次解析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防癌行動GO

建立正確的觀念,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年輕人就是太衝動!高中生烤肉趴「沒熟就狂吃」 高燒39度拉到險脫水2度送急診

CTWANT
02

這種海綿菜瓜布快丟了「細菌量跟糞便一樣」!小心吃下肚

健康2.0
03

早餐別拖到這時間!醫示警:「糖尿病風險飆升59%」 黃金時段曝

TVBS
04

你累,不是因為懶!6大慢性發炎警訊你中了幾項?

潮健康
05

被宣告「準備辦後事」!胰臟癌末病患靠3改變 1年癌細胞全消失

鏡報
06

比油炸還毒!醫揪「肉品1煮法」都是致癌物:害人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