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台關稅疊加「在野上車猛攻」 進出口商:貿易署4月就已清楚說明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
美國宣布對台灣的20%「暫時性關稅」自7日起生效,不過在野陣營卻砲轟政府黑箱,隱匿實質稅率是原稅率疊加上對等關稅稅率。事實上,不只行政院4月4日就清楚說明,美國是用最惠國稅率加上對等關稅稅率。台北市進出口公會秘書長黃文榮證實,經濟部貿易署早就說明稅率是疊加上去,實務上的報價,也是原稅率疊加上對等關稅稅率,之前是10%,8月7日以後改為20%。
黃文榮指出,在美國4月宣布對等關稅開始,包括行政院的說明,以及貿易署提供的懶人包,都清楚告訴業界,若非《232條款》部分的商品出口美國,就是原稅率加上對等關稅稅率,8月7日以前就是加上10%,之後改為20%,只是不知道20%會持續多久。
黃文榮說明,出口業需要報價,報價時要上傳,都必須清楚當下的稅率與規定。在On board(實際裝船)那天,就要與對方進口商說清楚稅率是多少。所以大家都搶在8月7日以前出貨,爭取原稅率加10%。他期待,政府提出的支持方案可以更為擴大,協助更多業者降低衝擊。
事實上,包括行政院4月4日記者會就清楚說明,美國算法是最惠國稅率加上對等關稅稅率;政委楊珍妮在簡報的第5頁就完整列出關稅的計算方式。經濟部國貿署在4月16日、8月6日釋出的「美國關稅懶人包」,也都有說明是「原產品關稅+對等關稅」。相關資訊從頭到尾公開透明,從未隱匿過。甚至是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的影片也說明,產業界早都知道對等關稅是疊加上去的。
經貿談判辦公室則強調,每個國家本身貿易結構不同,各國與美國針對對等關稅談判的狀況及進度亦有差異。從4月2日美方公布對等關稅政策迄今,大多數與美國有經貿往來的國家,其關稅稅率均是採產品原有MFN關稅再加上對等關稅的方式計算。因此,從4月美方政策生效至7月31日間,各國關稅稅率為產品原有稅率疊加暫行期間的10%稅率;而依據美國7月31日最新的行政命令,從8月7日起,瑞士是原有稅率疊加39%、印度是疊加25%、越南疊加20%、菲律賓、泰國及印尼等3國是疊加19%、韓國是疊加15%等。依此原則,我國關稅為產品的原有MFN關稅疊加暫時性對等關稅稅率20%。
經貿辦重申,行政院4月4日召開「因應美國關稅 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記者會時,經貿辦的說明簡報中,即已清楚說明依據美方的行政命令,各國輸美產品適用的關稅是在原有稅率外,另加徵個別國家的對等關稅,政府部會後續對外說明時,亦有明確提供此資訊。
針對受對等關稅新制衝擊較大的產業,行政院也4月就已提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備妥金融支持、拓銷市場多元化、推動產業升級,加強就業穩定與勞工照顧等措施,給予產業必要支持!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