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椿科技為何大膽轉型?總經理朱鋑隆揭密成為「AI+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者的關鍵
近期 AI 機器人在全球掀起熱潮,今年即將成立滿 45 年的和椿科技,也正積極成為這波變革中的領先群。在 2025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現場,和椿科技首度公開發表多款「智慧機器人解決方案」,涵蓋任務導向自主變身的商用服務型機器人、人形機器人以及無人牽引搬運車三大應用模組。
「在 2023 年之後,和椿科技就決定轉型,成為一個『AI +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者的角色,」和椿科技總經理朱鋑隆表示,過去和椿長久以來主要以販售精密零組件和控制器設備為主,然而隨著自動化時代來臨,若不尋求突破,企業就會面臨營運與技術萎縮的風險,因此和椿決定踏上轉型之路,在 AI 機器人領域開啟新版圖,期待透過完整的 AI 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客戶真正的價值。
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與現實挑戰
朱鋑隆強調,不同於過往以靜態展示為主,今年和椿在自動化展呈現多樣化的主題方案,希望讓參觀者更直觀地感受機器人的應用潛力,進而思考如何在自身企業中運用這些方案解決現有問題。
以人形機器人為例,和椿科技特別展示可以應用在工廠生產線與商務性質場所的人形機器人。工廠產線的人形機器人可以處理以往難以自動化的「彈性」工作,在商務場所的服務型人形機器人則可擔任導覽員、產品介紹員,甚至引導來賓前往特定地點。
然而,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仍面臨顯著的技術門檻。朱鋑隆指出,2025 年雖被譽為人形機器人元年,但目前人形機器人仍處於「誕生期」,實用性與靈活性離實際應用所需的程度,仍有一段距離。
從強化組織架構做起,拓展 AI 機器人市場版圖
面對 AI 機器人開發與落地挑戰,和椿科技從強化組織架構出發,並建立明確市場定位:代理硬體產品,再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局部改造,以開發符合實際需求的應用軟體。
朱鋑隆舉例,在中國,人形機器人主要應用場域集中在汽車、大型物流與電子製造等產業。然而,台灣並不具備像中國那樣的大規模汽車廠、快遞業或手機代工廠,因此在台灣需要的軟體、機器人的功能,都會與中國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台灣面臨比中國更嚴峻的缺工問題,許多被視為危險、艱困、骯髒、環境不佳的工作,年輕工作者普遍不願投入,因此朱鋑隆也預期,這些面臨嚴重缺工的領域,將是機器人未來可以大規模落地、釋放真正價值與應用潛力的面向,這也是和椿將會持續聚焦的市場。
不只是解決方案提供者,更是企業轉型的關鍵夥伴
「機器人不只是取代人力,更重要的是,AI 和機器人的導入將為產業結構、公司經營與管理方式帶來深遠改變,」朱鋑隆強調,和椿期望擔任一個關鍵的「協助者」與「共同成長夥伴」的角色,不只是單純提供解決方案,而是能協助客戶優化企業流程管理、提升營運效益,成為企業數位與 AI 轉型路上的重要陪跑者。
AI 與機器人的整合與導入,將為企業與產業帶來巨大的改變,並讓人類工作者們能更專注在真正重要且有價值的工作。未來,和椿科技也期待能與業界持續互動,共同探索 AI 機器人技術更多的創新可能。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圖片來源:《TechOrange》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