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他們的故事】在死刑的罪與罰天秤下,一名30年法警槍手陳志明的告白

少年報導者

發布於 2024年09月19日06:57 • (文字/王崴漢;攝影/陳曉威;共同採訪、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吳冠伶)
就算不怕槍聲、不怕生死場面,執行死刑30多年的退休法警陳志明每回接到槍決任務,身上彷彿就揹上一顆石子,愈滾愈大。(攝影/陳曉威)

「我有時在想,我上輩子是不是很悲慘的被害人,否則為何這輩子會做了這麼多這樣的工作(擔任死刑槍手)來『回應』上輩子的命運。」
59歲的陳志明,5年前從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的法警工作退休,在他30年又9個月的職涯中,最特殊的經歷就是參與了100多次死刑執法、親自擔任槍手工作有30幾起。無論他本人、或者比他資深的「學長」,幾乎都不到55歲就退休,有人因此長年茹素、有人心裡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退休後的陳志明積極投入合唱團,從音樂中找到平靜,他說:「我沒有想到,自己人生會是要為國家去做這件事情(槍決死囚)。一個殺人犯經一層一層調查審判後被處死刑,是非對錯,真的很難說得清楚。」

每次接到「死刑」任務,就像大石頭壓上胸口

死刑釋憲在台灣社會爭議多時,但除了人權價值與憲法精神外,還有另一個兩難的關鍵──誰要去為國家執行死刑、扣下板機,成為奪去他人生命的人?

在台灣,死刑執法任務交付給台灣高等檢察署(高檢署)和其檢察分署的「司法警察」──法警。一般的法警,主要工作在保護法院或檢察機關的安全,並負責看守被告和犯罪嫌疑人;但在有刑場的檢察署,還被附加了「執行死刑」的特別任務。目前台灣主要是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負責新竹以北)、高雄檢察分署(負責南部地區),沒有刑場的縣巿,多由軍方憲兵協助執刑。

陳志明過去服務的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是執行死刑最主要的刑場,他也是法警室執行死刑最多的「槍手」之一。陳志明形容,每回接到這任務時,「就像顆看不見的大石頭,重重壓在胸口上。」在他退休後,年輕法警無人接下這項工作,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目前只能由法警長跟副法警長承擔自己去做。

高檢署法警的帽子繡著金黃色警鴿,翅膀意味著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跟四維八德。戴上帽子,彷彿象徵著國家賦予了公權力。(攝影/陳曉威)

「啪!」手槍加裝滅音管後,沒了貫滿耳邊的轟鳴聲,陳志明形容這就像泥巴落在地板上的聲音,但通常不會只有一聲。

20分鐘後,法醫會從罪犯的瞳孔有無放大判斷「生死」,如果沒有「順利死亡」,就得再開下一槍。連續幾發槍響結束後,刑場的所有人紛紛擠進一旁角落的盥洗室,一邊洗手、一邊帶有「儀式感」地喊著「洗手不幹!洗手不幹!」每回陳志明心裡都想著:「下次不是還要來嗎?為什麼喊這個?」但他還是跟著大家一起開口。

陳志明在54歲那年退休,他稱為「師兄」的前輩也多是不到50歲就提前退休。除了法警屬於危害生命健康或是安全的「危勞職務」,更是因為擔任槍手的工作,心中累積的矛盾很難向人傾訴,當壓力到頂點時,只能選擇離開。

什麼是危勞職務?
根據「公務人員危勞職務認定標準」,危勞職務指的是從事具有危害身心健康或生命安全,或者須要輪班、夜間工作、工時長或有高變動性的工作。因此自願退休的年齡降低,不需等到60歲就能申請退休。

「我們既然接了這份工作,都會認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但我們也不知道這樣(執行死刑)是不是完全正確?」陳志明表示。

回想起少年時期愛畫畫、夢想當藝術家,22歲那天因為父母希望他去「吃公家飯」、當公務人員比較有保障去考法警,陳志明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竟然會跟「槍手」工作扯上關係。

當兵時打靶「百發百中」,命中註定「入地獄」

陳志明從小就是個「很聽話」的孩子,在父母的期待下,他看到報紙上刊登法警招考資訊,就去報考,分發到高檢署上班。

「我也不知道說我考上,我們單位竟然是在做這個事情(執行槍決)⋯⋯,」陳志明當下還沒有反應過來,但回顧自己經歷的一切都像「命中註定」。像是,他當兵時抽到憲兵單位,過程遭到嚴重的霸凌,幾乎痛不欲生,但憲兵比一般部隊更強化射擊訓練,他有一個月天天揹著槍去靶場練習射擊,「我基本上都是滿靶,」事後想起,彷彿都在為未來的工作練習。

陳志明22歲入行當法警,是學長、長官們口中的「少年人(siàu-liân-lâng)」。(攝影/陳曉威)

不知道是因為射擊能力突出的「天賦」被看見,還是自己在第一次戒護死刑犯的那個夜晚沒有表現出害怕,高檢署當時有30多位法警,長官會從中挑選3位長期負責執行槍決,23歲的菜鳥陳志明就被選中了。

第一次就有震撼教育。「第一次在現場戒護,槍手執行之後發現現場兩、三人用腳踩上他(死刑犯)的背。大家在那邊踩,我就想說『是不是需要踩』,我也跟著在那邊踩。後來問學長才知道,這麼踩是為了讓他不會憋著最後一口氣,延遲死亡時間。」看起來很殘忍,不過他們的目的是希望讓死者不要多受折磨。

沒過多久,長官找上陳志明,要他考慮接下執行槍決的任務。陳志明內心很猶豫,他知道有些資深長官可以只當戒護、不用當槍手,但到職一年後就在現場的他沒辦法輕易拒絕,「我就告訴自己『我現在23歲,能夠逃避多久』,如果都已經問了我,我說『你讓我再考慮一下』,他會不會半年以後又再問?」

當兵時曾遭受嚴重的霸凌、求學過程也有被老師取笑的回憶,就算長官說「你不用勉強,你想看看」,成長時心理創傷也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他的決定。陳志明提到,當初也有同事對為什麼由法警來執行槍決有疑慮,後來才在*《刑法》第21條中找到答案。

*《刑法》第21條:依法令之行為,不罰。

依所屬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職務上行為,不罰。但明知命令違法者,不在此限。

一路走來,陳志明覺得自己人生有一大半的時間都「迷迷糊糊」的,彷彿冥冥之中,他的經歷與體驗早已被命運安排妥當。(攝影/陳曉威)

這條法律規定,如果是依照上級機關或公務員的命令執行職務,就算行為符合法律上定義為犯罪的條件(槍擊死刑犯也是一種形式的殺人),也不會被追究責任。

面臨行刑前,死刑犯很少將「認錯」說出口

過去槍決任務多在*凌晨3點執行,半個小時前巴士就在司法院的廣場等待。大半夜的時間執行死刑,遮蔽掉所有見不得光的黑暗。

*凌晨3點:在陳志明擔任法警期間,執行槍決的時間從凌晨3點改成晚上9點,後來再改為晚上7點。

陳志明到職時,台灣剛解嚴,每年執行死刑的數量遠遠超過今日,最頻繁的時候,一週要去3次刑場。犯下死罪的不只是殺了人的,也包括結夥搶劫的,在被送往刑場前,這些死刑犯不會知道自己哪天會被槍決。

他擔任的最後一次任務,就是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的鄭捷。犯下綁架撕票案轟動一時的反共義士卓長仁等人被槍決的那一天,他也參與。

「最後,檢察官會問他(死囚)有沒有什麼話要講,通常都會說『我有非常上訴』,但檢察官會說『你的非常上訴被駁回了』;有的其實還在為自己辯駁,最後會認錯的人很少,大概100個看會不會有2、3個,也有人就回『沒有話要講』。」

陳志明印象中,死刑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很少有人明顯表露悔改,「印象最深刻的是*卓長仁,最後還與同伴乾一杯,說20年後大家還是一條好漢?」

*卓長仁:卓長仁出身中國,於1982年、兩岸對峙時期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投奔中華民國,在當時被稱作「反共義士」,意思是反共的英雄。來台9年後,他因為犯下綁架殺人罪被判處死刑,於2001年遭槍決。

死刑怎麼執行?
在台灣,法律規定要用槍決、注射藥劑或其他人道的方式完成。但實際上都是以槍決的方式進行。有30多年資歷的前法警陳志明說明整理如下:
【現場人員】檢察官、台北看守所所長、台北監獄典獄長、書記官、法醫、法警。另外,法律也規定要依照受刑人的意願安排宗教師。
【法警工作】過去是1人負責槍決1位死囚,其餘法警在旁戒護。但近年也有1人先開第1槍,若需要補槍再由另1人接手的執行方式。
【開槍位置】一般打心臟處,但過去曾有段時間法律允許死刑犯器捐,就要從死囚耳朵處槍擊腦部。
【執行流程】
帶死囚到中央台交接,驗明正身以確認身分。
帶到臨時的偵查庭,問死囚有沒有話要說、交代遺言。
死囚服用最後一餐。
死囚接受麻醉,然後被抬至鋪好的棉被上,呈趴姿。
法醫標出死囚背後的心臟處,由法警執行槍決。
過20分鐘,法醫確認死囚是否已經死亡,若無,再開一槍。

刑場禁忌:不叫喚現場同仁的名字

基本上槍手除了開槍的當下,與死囚相隔不到2公尺,就是陳志明心中劃下與死囚最靠近的界線。其他時間陳志明大多不去想、也不了解死囚,甚至有時候連名字也都刻意不記。

「盡量不要去想,因為你會烙印太多東西在身上,」陳志明解釋。

每當晚上「有任務」,長官會在上午就告知,但也不會透露是誰、有多少人。因為從接到任務的那刻起,雖然不怕槍聲、不怕生死場面,但整個人從肩膀開始變得緊繃,心裡有個「我晚上要去殺一個人」的念頭愈滾愈大,「了解愈多,原本放在肩上的小石頭,會慢慢一直變大,直到把事情完成,才會覺得這個擔子放下來了。」

不要多問,也不要多想。作為槍手,陳志明認定,離死刑犯愈近,對工作和自己都沒有好處。(攝影/陳曉威)

由於執行死刑不是法警的日常工作,每次面臨槍決,就像重新在把這顆石頭扛回肩上,就算做好心理準備,也難以排解如反射動作般湧上心頭的壓力。

陳志明高中念的是佛教人士創辦的智光高職,當上法警後,刑場對面有間地藏王菩薩,陳志明每次要「執行任務」前都會向菩薩祈求「任務順利」,希望死刑犯最後一程也能「順利」走完,「希望他們來世好好做人。」

做噩夢、求神拜拜,行刑槍手多有心理創傷

20年前,台灣一份*學術論文研究法警執行槍決的心境還有後續對身心靈的影響,從一位匿名法警的交談內容中呈現執行死刑的心境變化,歷經包括*毅力、恐懼、焦慮、無助等感受,就算執行後得到心靈上的解脫,卻已經在生命烙下獨特而且深刻的痕跡,難以回到從前。

*學術論文: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研究生謝婷娟的研究論文〈法警執行槍決經驗之告白-以敘說分析為取向〉

*毅力:指的是開槍當下,如果第一槍後還得再補開後續幾槍,所要克服的心境。

「死亡是猝不及防的,只要心房一卸下來,那些死亡帶來的心理影響、很多內在的陰影,常常會在沒有意識的瞬間跑出來。這不是你今天有防禦,就有辦法跨過去的,」這篇論文的指導教授、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蔡昌雄分析。

陳志明也提到,有回值班,正在辦公室睡著的同事突然大吼大叫、喊著「你不要來!」他趕緊把同事喚醒,拉到一旁聊了才知道對方夢到有鬼在追他,「同事的太太很生氣,氣他隱瞞了(執行槍決)這麼多年,大概花了半年時間去各大廟宇幫他弄(收驚),後來慢慢才好一點。」

蔡昌雄提到,面對死亡經驗,人們通常會啟動一些「防衛機制」減緩焦慮,包括不讓親友得知、建立*禁忌或進行跟信仰有關的儀式行為,正好與陳志明的真實經歷相呼應。

*禁忌:根據陳志明口述的親身經歷,在刑場的禁忌、「儀式感」行為包括:

不要喊人的名字,避免死刑犯聽到了名字,在死後報復。

槍決結束後,到盥洗室一邊洗手,一邊開口說「洗手不幹」。

30多年來,陳志明的雙眼目睹了社會乏人問津的黑暗面,他所直面的殘酷,並非一般人能輕易想像。(攝影/陳曉威)

「沒辦法一槍(結束)是很常見的事,有的人甚至還打過6槍,」陳志明曾目睹最慘烈的狀況,有一個資深前輩執行槍決時,因為屬於*器官捐贈的個案,不能打心臟而改打大腦,而且腦死需由法醫判定,「打完之後就要趕快纏紗布然後搬上擔架,法醫判定覺得不行就趕快再把紗布弄開來再打,結果一直到第6槍才送走。」後來也因為人道爭議,台灣目前已不再接受死刑犯的器官捐贈。

*器官捐贈:台灣曾在1990年修改「執行死刑規則」,允許死刑犯進行器官捐贈,但不只人權團體認為過程不人道、可能違反死囚意願,對於受捐人而言也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尤其腦死判定也有爭議,國內也幾乎沒有醫院願意接收,後來又經過修法禁止。

「才做了一年多,我也想過不然就不幹(法警),可是我爸爸很在乎,他認為說,我們家好不容易有人當公務人員,我就好好把它做好就好了。」陳志明在法警生涯的後10年,沒有人繼續承接槍決的「長期人選」,他用「腦袋清醒」來形容同僚,「當槍手的費用可能比一般人多個幾百塊而已,當大家比較腦筋比較清醒的時候,就會選擇寧可不要做,不要因為做這件事情來困擾自己。」

陳志明也提到,早年內部會議曾有提議幫他們做心理諮商,可是後來卻沒有真的實行,讓他有點遺憾。

「雖然我們都會認為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但是我們也不知道說到底這樣是不是完全對,畢竟我們是為國家去做這件事情,但是真正的是非對錯,我們也很難講啊。我們看很多(死刑犯)的,真的會覺得他已經沒有辦法跟我們一般的人在一起生活,」陳志明在訪談最後袒露他的真實心聲,還有內心的掙扎。

39歲那年,陳志明被診斷出心臟衰竭,讓他對於人生的看法產生很大轉變,「大部分打(槍決)的部位都是心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也會有因果。」

退休後的陳志明積極參加合唱團,透過另個「天賦」找到新的生活重心。他從台語歌唱到古典聲樂,從一首比一首更具挑戰的樂譜,來排解當年執行死刑累積的心理壓力。

陳志明說,心裡有壓力的時候,就聽一下古典音樂,心就會慢慢地靜下來。(攝影/陳曉威)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店長挪用公款還捲走百萬!女加盟主欠800萬債 崩潰癱地

TVBS
02

外交人事異動!總統令:駐德代表謝志偉離任

NOWNEWS今日新聞
03

曾傳槍擊、猥褻!高雄垃圾山公園爛20年挨批「城市毒瘤」 市府砸9千萬改造

太報
04

南橫墜谷搜救難度高!17歲少女先被尋獲 弟狂打電話成關鍵

TVBS
05

攸關普發現金一萬元特別條例!賴清德依法公告了

新頭殼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457

Lucas / 陸
媒體不要這樣子帶風向做情緒勒索 這些人是令人敬佩的 因為他們為國家執行該做的事 他們是正義的使者,他們結束罪惡 支持死刑 那些剝奪別人生命的同時 國家有權利結束你的生命
2024年09月19日15:07
Wayne
薪水到位我來開槍 對於殺垃圾 我沒有半點猶豫跟煩惱 正義必須伸張
2024年09月19日08:56
HUNG
很多現代三審定案的,像吵錢燒死8個親人的,不給追求殺人快200刀的,只為了想吃牢飯誘殺小孩的,執行死刑只是替受害者找回公平正義。 可以徵求坐牢中的8+9來開槍,一定有現代周處也想除害,算做一些社會貢獻。不然學美國,打針什麼的都可以。
2024年09月19日15:26
skylun/Ashitaka
帶啥風向
2024年09月19日16:46
宏杰
要不要打而已,那些死刑犯,殺人放火姦淫擄掠,早就該死,不敢做就開放名間人民來殺,我相信受害者家屬很樂意當,不如就這樣,誰受害就由誰家屬執行
2024年09月19日16:46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普發現金1萬 雲林縣長張麗善喊話中央「阿莎力一點」

自由電子報

魔神仔牽引?彰化翁消失3天 後山竹林內被扛下山

TVBS

罷團「拔羅波」不畏艱辛 堅持守護台灣迎戰823

自由電子報

國家公園署與勤業眾信舉行植樹活動(圖)

中央通訊社

國家公園署攜手勤業眾信 推生態棲地復育ESG(圖)

中央通訊社

大雨不斷!陳其邁轉赴甲仙、茂林勘災 籲避免前往山區活動

民視新聞網

反惡罷爆棚吶喊不同意 藍白加無黨籍齊聚「顧好楊瓊瓔」

中廣新聞網

南投罷馬領銜人曾郁凱:「南投值得有更好的立委」 投入初衷不變

自由電子報

西南風挾豪雨重襲 台南安定區水淹街頭、警急封路

上報

江啟臣呼籲政府具體配套 協助製造業穩住產能與訂單

中廣新聞網

關稅風暴來襲!賴清德還去美食展 他酸這句

NOWNEWS今日新聞

台南豪雨「土石流沖民宅」房屋傾斜 母子驚險撤離

民視新聞網

交通部人事調整 吳東凌任路政及道安司長

NOWNEWS今日新聞

盧秀燕連講2遍 不苛責賴總統

中廣新聞網

陳光復出席114年模範父親表揚大會(圖)

中央通訊社

大馬男入境台灣當車手!肖想吞贓款「黑吃黑」…錢沒拿到就被抓判關1年

三立新聞網

民進黨中央動員志工前進台南災區協助救災(圖)

中央通訊社

嘉義東石海龍園餐廳前台17線道路淹水(圖)

中央通訊社

澎湖20名模範父親 縣長陳光復表揚(圖)

中央通訊社

雲林縣政府:口湖鄉下午2時起停班停課

中央通訊社

台南連日大豪雨 民進黨中央動員志工投入救災

中央通訊社

假投資詐團車手面交收款 警方當場逮捕(圖)

中央通訊社

男子涉規避替代役徵集 二審限制出境出海8月

中央通訊社

新/台中拖吊場警衛室遭人持槍掃射 女警衛中彈

EBC 東森新聞

憂豪雨釀二次災害 綠委籲加速設貨櫃組合屋

NOWNEWS今日新聞

台17線嘉縣東石路段 淹水封閉車道

中央通訊社

電桿遭預拌混凝土車撞斷 後方騎士閃避不及

NOWNEWS今日新聞

823反罷第一槍!楊瓊瓔神岡造勢 藍白無黨籍齊聚力挺

太報

美智庫兵推:中國海上封鎖 恐重創台灣電力供應

中央通訊社

松機雷雨一度暫停地面作業 影響8架次航班

NOWNEWS今日新聞

又見高齡駕駛釀禍!阿嬤逆向衝社子大橋 駕駛嚇壞:以為拍絕命終結站

鏡週刊

山區災情重 陳其邁視察甲仙油礦4號橋邊坡滑落

中央通訊社

台南強降雨多處淹水 15區695人已撤離(圖)

中央通訊社

快訊/豪大雨襲嘉義 朴子市、東石鄉今起立即停班停課

上報

台南強降雨多處淹水 15區撤離695人、設5處避難所

中央通訊社

曹興誠轟「靠耍嘴皮維生」 游盈隆:將提加重毀謗告訴

自由電子報

台灣登山隊在富士山「做這事」 山友氣炸

NOWNEWS今日新聞

台中女保全值勤突中彈!玻璃裂2大洞 她手肘遭BB彈射中

TVBS

嘉義首個在地「阮劇團」 藝術總監:自己故鄉自己顧

華視新聞
影音

嘉義首個在地「阮劇團」 藝術總監:自己故鄉自己顧

華視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