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年紀愈大聲音會愈低?聲帶老化、受損有辦法逆轉?2方法保住年輕喉嚨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6月10日03:46 • 發布於 06月10日03:46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梅緣緣 圖/Freepik
年紀愈大聲音會愈低?聲帶老化、受損有辦法逆轉?2方法保住年輕喉嚨

年紀大、長期說話或唱歌,甚至只是結束一晚KTV狂歡或上呼吸道感染,都可能出現說話變吃力、沙啞難以發聲。當聲帶受損或萎縮,除了手術之外,還有其他治療方式嗎?

一名20多歲的患者因工作需頻繁開會,出現聲音沙啞、講話講不久等症狀。經耳鼻喉科醫師檢查,發現聲帶黏膜受損產生「聲帶溝」,影響聲帶波動,造成聲音粗糙或沙啞等問題。語言治療之下,雖症狀有改善但患者仍不夠滿意,在施打玻尿酸及持續語言治療後,才「重獲新聲」。

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月刊指出,民眾聲音沙啞終生盛行率為30%,但僅有6%民眾因此就醫。「過度使用」及「錯誤使用」是兩大常見聲帶受損的原因,損傷可能以結節、囊腫、瘜肉、萎縮或麻痹的形式呈現。

其中如教師、歌手、業務員、直播主、夜市攤販等,較易因聲帶過度使用或須高分貝發聲而長出瘜肉。另外隨著年紀增長,聲帶也可能因老化萎縮而「關不緊」,導致聲音沙啞、高低音無法順利發出,以及容易嗆咳等情形。其他像是患有胃食道逆流或感冒者,也可能導致聲帶發炎,動完甲狀腺手術或插管等,則可能造成喉返神經受損,聲音變得又破又粗,讓人不勝其擾。

聲帶受損怎麼辦?先以語言治療改善發聲及呼吸習慣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語言治療師辜雅瑄指出,發聲共鳴與呼吸的方式都會影響聲音的使用,以舒服且正常音量發聲即可。若常以喉部下方作為共鳴,可能因發音須較用力,長期下來產生聲帶不舒服的症狀。

因說話是吐氣的過程,部分患者因說話時呼吸較淺速度快,說話過程中可能只吸一點氣就講了很多話,造成聲帶受損。她表示,若說話時喉部感到不適,或不確定發聲方式是否正確,可至醫療院所尋求語言治療師協助,避免自行調整反造成聲帶受傷。

醫師在門診時,除問診及詢問患者對聲音及治療的需求外,透過「喉閃頻攝影術」,將喉閃頻攝影內視鏡從鼻腔伸入,請患者發出「一」的聲音,觀察並評估聲帶震動情形、閉合程度、對稱性及是否發炎等情形,綜合擬定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向。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建仁表示,「讓聲帶休息」是修復聲帶損傷最好的方法,但聲帶受損患者多半為工作須長時間使用導致,難以說停就停。他表示,可先透過語言治療師協助,教導患者較合適的發聲方式,不見得評估有受損就一定須手術治療。因手術不僅具有侵入性,術後也須患者靜養避免使用聲帶,對部分患者來說不見得可行。可以在語言治療完成後,再視患者恢復情形決定是否須繼續進行療程。

語言治療師會透過尋找過量使用的原因,如說話或唱歌太久、音量控制不當還是說話速度太快等,評估應進行的治療與訓練,並讓患者了解平日的習慣或行為也會影響到聲帶。辜雅瑄說,治療時會教患者彈唇、吹吸管及肩頸放鬆等運動,幫助喉部肌肉放鬆。若患者發聲位置不正確,或呼吸不協調,則會藉由調整共鳴位置及呼吸訓練改善。

不久前一名老師聲帶長繭求診,因無法調整說話習慣導致長繭處無法好轉,醫師建議開刀處理,但患者不願手術,因此持續進行語言治療。好在後續成功找到適合的說話調整方式後,經過4個月治療,這名老師聲帶上的繭不僅完全消失,後續追蹤也沒有再復發。

對症下「術」有3種,術後需禁食禁聲

不過,辜雅瑄指出,聲帶長繭及發音問題語言治療效果較佳,如患者聲帶瘜肉較大或有其他傷害,語言治療仍有其限制,若效果不佳,建議與醫師和語言治療師討論是否進行手術。

目前聲帶手術主要分為「喉部顯微內視鏡手術」、「喉部成型手術」及「類固醇聲帶注射」。其中喉部顯微內視鏡手術,患者全身麻醉後,醫師經口插入硬式喉鏡,以器械切除瘜肉及囊腫。喉部成型手術則常見於治療聲帶萎縮或麻痺的個案,透過注射或切開甲狀軟骨置入玻尿酸及自體脂肪等填充物,讓聲帶可順利閉合。有聲帶水腫或囊腫的患者,則可透過在患部注射類固醇,達到治療的目的。

一般手術不含麻醉時間約為10~20分鐘,在患者完成聲帶手術後,須禁食6~8小時,後續喝水若無不適再慢慢食用冷的流質飲食,減輕對傷口的刺激。除禁食外,術後禁聲也很重要,禁聲的時間依患者及治療方式略有不同,約1~2週不等。

邱建仁指出,玻尿酸施打屬於自費項目,一般經過3~6個月會被人體吸收,但即便玻尿酸被完全吸收,部分患者的聲帶緊密度仍可維持,重新施打的間隔因人而異。另有健保給付的「自體脂肪」注射選項,透過取出患者體內部分脂肪施打在聲帶上,讓原本因萎縮而無法順利閉合的聲帶,恢復可順利開關的狀態,持久度較玻尿酸來得長。

氣音傷喉嚨 日常生活避免2「傷聲」行為

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維持聲帶健康就從日常生活做起。平時應以自己最舒服的發聲方式說話,盡量避免清喉嚨及咳嗽,防止聲帶兩邊用力碰撞,久而久之累積傷害,造成聲帶長繭或出現瘜肉。

有些人以為使用「氣音」音量低,可以降低大聲說話對聲帶造成的傷害,其實是錯誤觀念。氣音說話雖不會讓聲帶震動,但反而會加速聲帶周邊肌肉疲乏,造成喉嚨痛和喉部肌肉緊繃。若聲帶已經受損,用氣音說話更會減緩恢復速度。

除養成良好發音及呼吸方式,避免不當聲帶使用外,若患有胃食道逆流也須注意可能的聲帶損傷。邱建仁表示,若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建議減少食用辣、酸的食物,同時降低飲用咖啡、汽水、酒類等刺激性飲品。睡前3小時避免飲食,視情況墊高枕頭,預防胃食道逆流造成聲帶水腫等損傷。

延伸閱讀:

腳癢、腋下癢、掉頭髮,是身體「發霉」?梅雨季必學醫師防黴7妙招

聰明人都在用!自費「防坑」4寶,讓你告別醫療冤大頭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血管疾病,下肢腫脹、浮青筋都是常見症狀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比防腐劑還毒!食安專家揭「1添加物」重創腸道健康、害慢性發炎

三立新聞網
02

乳癌不再最可怕!醫揭更年期後 女性頭號殺手 最大威脅是「它」!

TVBS
03

別再看體重!「1數字」才決定健康:太多害心梗、三高

三立新聞網
04

男左腹痛月餘,竟是直腸癌第3期!無血便、便祕、無家族病史,也要提高警覺

華人健康網
05

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1男嬰發燒後「隔日死亡」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3

子涵舒鴨🔞瀨🆔688gd
點我一下拉
06月10日13:59
wk
這冥醫兇搶錢!明明五個醫師都說我腰椎壓迫的神經都沒減到壓且被植入的彈簧壓迫的更嚴重,只能做骨融合裝支架!回診時還是聽信部屏鬼話勳只要二次減壓可治且傷害最小,還大秀病人脊椎融合光片嚇人!刀後下場是腰椎無法支撐身體,腰臀雙腿骨頭嚴重酸麻痛癱床痛苦等死,妻小受罪,命也開沒了!花了上百萬治療還被冷笑回:酸麻痛是病患個人的感覺!🤕🤕🤕
2024年01月02日13:58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腸病毒新生兒重症增2例 4天大男嬰染伊科病毒不治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福源顆粒花生醬多批產品黃麴毒素超標 竹市衛生局令停產開罰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酷聖石冰淇淋「漂白水當白開水」供客人飲用2人就醫 台中食安處勒令停業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想靠肉毒變美?盧建勳醫師公開「9大黃金部位」:調對位置很重要!

姊妹淘

與死神拔河成功 44歲壯年男奇蹟重生

台灣好新聞

「夏季憋尿」恐釀泌尿道感染!醫示警7、8月飆高峰 5類人注意

TVBS

聲音沙啞、走路喘,竟是氣管癌找上門!切除氣管與螺旋式重建手術,重拾健康

華人健康網

在飯店「光腳洗澡」也會染HPV?「病毒疣」成因、預防方式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

陸男小便不停尿出蟲子 檢查揪出元兇:出在內褲上

CTWANT

孩子最愛的風味優格、早餐穀片不健康?!哈佛醫生揭露8款「偽健康食品」:容易造成腸道發炎

媽媽寶寶

夏天也會著涼?中醫推薦五大生活法,避免寒氣從冷氣、冰飲入侵

姊妹淘

暴雨釀災!類鼻疽創歷年新高:4大傳染病齊發,你該懂的雨災防疫3關鍵

康健雜誌

夏季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5大高風險因素,反覆感染恐「2疾病」跟著來

華人健康網

打造無歧視醫療!桃醫愛滋照護 9成感染者達U=U目標

中天電視台

平衡感和壽命長短有關?簡單「1動作」預測你的死亡風險

康健雜誌

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條文8月1日上路 6大配套1次看

NOW健康

52歲男為投票忍牙痛引蜂窩性組織炎 家人急送醫保住一命

健康醫療網

上週新增2名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其中1名早產男嬰死亡

NOW健康

薑不只是配角!營養師曝:每天攝取適量…可控血糖降發炎

中天電視台

中醫看低血壓 常見4種不良習慣引起

康健雜誌

蟲蟲危機! 南投農夫咽喉有異物 竟是4公分水蛭

民視新聞網
影音

蟲蟲危機! 南投農夫咽喉有異物 竟是4公分水蛭

民視新聞影音

子宮瘜肉、肌瘤會影響受孕!醫揭「3成女性當心病變」非經期出血是警訊

優活健康網

陪伴出院、長照不中斷 亞東推「Home Easy Go」專案

NOW健康

子宮肌瘤、子宮息肉切除新利器!拋棄式子宮鏡冷刀精準又安心,守護子宮

華人健康網

研究揭「黃金睡眠區間」!每少1小時增9%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4人誤喝消毒水掛急診 醫師:絕對不要催吐

NOWnews 今日新聞

久站族注意!腳麻腰痛是警訊,5大久站族職業病及正確的居家舒緩方法

有醫靠

模擬人腦學習記憶! 陽明交大研發晶片仿人腦神經突觸

NOW健康

南部暴雨!4大傳染病疫情加劇 清理家園落實防疫3步驟

NOW健康

家族病史、重度吸菸2關鍵族群 肺癌篩檢3周年翻轉期別

NOW健康

誤將漂白水當開水下肚!醫示警正確急救1招

NOWnews 今日新聞

日走7000步享6大好處 蒼藍鴿:CP值最高

NOWnews 今日新聞

遺體泡水塔12小時!醫:飲用恐害腸胃感染 煮沸也不安全

中天電視台

誤用「假壯陽藥」不只傷肝腎! 藥師:恐引起2大致命疾病

潮健康

新生兒腸病毒再添2重症!5天大男嬰染「伊科11型」不治

中天電視台

暴雨狂炸中南部!災後積水「恐釀11種疾病」醫警告:4種可能致命

造咖

睡眠品質差小心腦淋巴系統功能下降!影響記憶力恐失智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每口都是挑戰!近7成長者吞嚥困難、邊吃邊嗆:避開3種NG食物+3招軟食技巧,讓爸媽吃得香又營養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加熱菸解禁!「2家業者14品項」有條件過關 未依規定最重將撤銷核准

常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