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氣溫驟降,如何防心血管疾病猝逝?中醫教保命、自救方法

Heho健康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黃慧玫

氣溫驟降,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根據臨床觀察,每到冬季,心梗、胸悶、心悸就診人數明顯增加。中醫認為「寒為百病之源」,天冷時血管收縮、氣血運行不暢,心臟負擔加重,如何讓身體「由內而暖」成為保命關鍵。

初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周大翔中醫師指出,中醫所謂的「寒」,並非單指天氣冷,而是陽氣不足、循環不暢的狀態;因此,中醫強調「陽氣主溫煦」,只要陽氣充足,血脈就能流通,全身自然就會溫暖。

除了要穿衣保暖,更要從體內調整氣血循環。周大翔表示,常見的保暖三法,包括:艾灸(神闕、關元、足三里)、熱食補陽(生薑、桂枝、紅棗、羊肉湯),以及溫水泡腳或拍打經絡,都能幫助手腳與末梢血管升溫。

中醫有句話「溫通則不痛,陽行則氣血自達」。周大翔建議,想在冬季讓手腳暖起來,可每日以艾草或桂枝泡腳 10 分鐘,搭配按壓太溪、湧泉、勞宮等穴位促進循環。

體寒、血瘀者,心臟問題特別多

周大翔提及,體質虛寒者,常有怕冷、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這就是「心陽虛」的表現;若再合併飲食油膩、壓力大、情緒鬱悶,則容易形成「痰濁」或「血瘀」體質,讓心臟循環更不順暢。

從外觀上,中醫也能觀察出心臟警訊。周大翔說,臉色蒼白或發青、唇色紫暗、舌頭發黑有瘀斑,都是「心血運行不暢」的信號;若患者在問診中出現「容易驚、胸口空、活動後氣喘」等,往往是心氣不足或心陽虛的表現。

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周宗翰中醫師說:「老一輩說自己『心臟沒力』,在中醫角度多半是心陽不足。」,陽氣是推動血液的動力,若陽氣虛,血無法順利流動,就會造成手腳冰冷、臉色白、心悸、容易疲倦。

中醫師傳授!急救保心 3 穴位

周宗翰提醒,若突然感到胸悶或心悸,除了立刻撥打 119 求救,也可按壓急救保心穴位。:

  • 內關穴:手腕橫紋上兩寸。能平心安神、緩解胸悶;
  • 勞宮穴:手掌心中點。可鎮靜、緩解焦慮;
  • 少衝穴:小指尖。有助暫時穩定心律。

飲食上,周宗翰建議,多吃紅棗、龍眼肉、蓮子、核桃、山楂等食材,既能補氣養血、又能護心安神;少吃寒涼與油炸食物,保持良好睡眠與穩定情緒,都是預防冬季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關鍵。

Q:藏紅花泡酒養心?

A:非人人都適合!
部分民眾喜歡以藏紅花泡酒來「活血護心」,周大翔提醒,此法應謹慎使用。藏紅花雖能活血化瘀,但孕婦、經量多、體質虛寒或術後恢復者應避免,以免造成出血或氣虛。一般健康者偶爾少量飲用即可,不宜長期當補品使用。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有夠冷,手腳冷吱吱怎麼辦? 中醫師推4款暖身茶飲

還在吃營養品防百病?跟著中醫師學「清明」養生 5 招顧健康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勿輕忽「攝護腺癌」

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資料,攝護腺癌在台灣我國男性中發生率居第三位,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三立新聞網
02

久坐4小時風險飆77%!最新研究曝「3習慣」最傷心臟 很多人全中

三立新聞網
03

年奪逾千條命!醫提醒胃癌早期無症狀,出現「5徵兆」:食慾不振、上腹悶痛...快做檢查

良醫健康網
04

她幫夫簽放棄急救,卻被全家人指責、在葬禮上被當空氣!醫嘆:活著的人竟這般沉重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三立新聞網
06

血管堵塞元凶非油脂!醫揭「精製澱粉、糖」才是真兇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