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月存2萬,卻為父母貼錢養老,退休金泡湯…嘆:如果爸媽年輕時有規劃,我早就財富自由了
作者 :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獨生女阿芸還在工作,爸爸六十多歲就提早退休,媽媽又沒工作,一家靠著微薄的勞保年金過生活。
她本來每個月可以存兩萬元當退休準備金,自從爸媽退休後,變成每月要貼補一萬多給家裡,還得負擔父母的醫療保費與雜支。幾年下來,她的退休帳戶不但沒增加,還時常需要動用緊急預備金。
她很坦白說:「如果爸媽年輕時有規劃,現在我應該早就達成財務自由了。」
一半收入被父母用來養老
這個故事的主角我姑且稱他為阿浩,今年四十歲,單身,沒小孩,父母都七十多歲,靠著每月大約六萬元的年金過生活。這筆錢若拿來支付吃飯、水電與基本醫療勉強夠用,但若出現突發狀況,例如住院、房屋維修或長照需求,就會馬上捉襟見肘。而現實是,這些突發支出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於是,補破網的責任自然就落到阿浩身上。
他形容,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幾乎有一半都流向了父母。老屋年久失修,請人修理得花錢;父母三不五時身體不適,醫藥費不能省;生活上的基本開銷、水電費、甚至連孝親金的包紅包也不能少。
他不是不孝,也不是不愛父母,而是這樣的長期資金壓力,讓他完全無法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他說:「我的存款愈來愈薄,有時候連自己的生活也快顧不了了。」
有一次,他想說不如送父母去住療養院,讓他們有更好的照護,也能讓自己喘口氣。結果一查,光入會費就要數十萬,月費還要兩三萬起跳,根本不是他能負擔的數字。去排政府的公共安養資源又得等好幾年,自己平常要上班,也無法全靠居家照護。這些看似有選擇,實際上卻是「無解的選項」,沒有一個真正能解決問題。
這是一個讓人看了很沉重卻也很現實的故事。你無法不去同情那位正在獨自面對年邁父母與未來生活的中年人,但你也同樣會忍不住去思考:「我會不會有一天也面臨同樣的困境?」這並不是個案,而是正在蔓延的集體現象。當退休金準備不足時,真正被推入壓力漩渦的,往往是下一代。
爸媽沒存退休金,老後壓垮獨生女
生活中的案例其實比比皆是。另一個案例叫阿芸,從小就是獨生女,爸爸六十多歲就提早退休,媽媽又沒工作,一家靠著微薄的勞保年金過生活。
她本來每個月可以存兩萬元當退休準備金,自從爸媽退休後,變成每月要貼補一萬多給家裡,還得負擔父母的醫療保費與雜支。幾年下來,她的退休帳戶不但沒增加,還時常需要動用緊急預備金。她很坦白說:「如果爸媽年輕時有規劃,現在我應該早就達成財務自由了。」
我們不能怪父母當年沒存退休金,畢竟那年代的資訊不透明、金融工具不普及,他們也許真的沒機會學習理財。但到了我們這一代,如果還不開始準備自己的退休規劃,那麼未來我們的孩子,也可能會像我們現在一樣,在兩代人的責任中夾縫求生。
延伸閱讀:
兒赴美深造「自費上名校,連維持呼吸都貴…」台商爸矛盾:該成全孩子,還是把夫妻養老金擺第一位?
別把不理財的代價,留給孩子
社會結構正在變化。家庭成員越來越少,未婚比例逐年升高,少子化成為常態。以前一個家庭有三四個孩子,平均分擔父母養老的壓力還能勉強應付,現在大多數家庭是「一個孩子對兩個老人」,甚至有的還加上一個需要照顧的祖父母,整體壓力直接加倍。
當我們在規劃自己的退休金時,不只是為了自己能過得好,而是為了不把壓力轉嫁給下一代。如果我們現在不做準備,到了七八十歲時,孩子若也正值事業壓力最大、房貸還款高峰期,還要替我們支付醫療、生活甚至安養費用,這不只是金錢壓力,更會造成親情的撕裂與心力的消耗。
可能你會想:「但我現在的收入就這麼多,還要顧小孩、還房貸、還能存什麼退休金?」這確實是大多數中產階級的共同痛點。不過,退休準備不是一筆巨額的投資,而是要從「長期規劃」的角度思考。
你不需要每個月存三萬元,一開始能先從五千、一萬開始,每年調整一次比例,並盡早建立「自己要為自己老後負責」的觀念。用指數化投資搭配定期定額策略,其實可以做到長期資產累積,也不需要太複雜的財務知識。
40歲別氣餒,現在就開始規劃退休金
如果你已經四十歲,還沒有開始準備退休金,也不需要氣餒。至少從現在開始,仍然有二十年可以規劃。問題是,你要不要從今天就開始?如果不開始,二十年後也許你會和故事裡的阿浩一樣,每天擔心的不只是父母,還有自己的晚年。
退休準備看起來像是一個人的事,其實是兩代甚至三代的事。父母不準備退休金,孩子會為他們承擔老後生活;而孩子沒準備退休金,可能也會讓下一代陷入一樣的困局。我們不想責怪誰,但我們更不能讓錯誤的模式一代代複製下去。
如果你希望下一代不用再為你的退休費用奔波,現在就是你該替未來負責的時候。選擇從今天開始,為自己存一筆退休金,就是為孩子贏得選擇權與喘息的空間,也是為自己打造一份更有尊嚴的老後人生。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獲「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吃高檔餐廳、搶買單…不把小錢當錢看,他工作30年退休,帳戶竟只剩1年存款!理財5紀律才是致富關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