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大罷免/學者點名台灣出現5大輸家
[NOWnews今日新聞] 726大罷免結果揭曉,在野黨大獲全勝,民進黨與罷團全面潰敗,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學者張競說,大罷免政治風潮初步落幕,儘管8月23日還有另波投票過程,就整體態勢看來,到目前為止,台灣鄉親確實呈現出理性明智選擇;但就整個過程來說,卻無情地顯現出下列五個輸家,並將因此影響台灣社會後續發展與政治脈動。
張競說,這五個輸家,首先就是台灣民主政治品質信譽形象受到嚴重打擊,其次就是司法機關與選務機關公信力明顯下滑崩盤,再者就是藍白政治人物冷眼旁觀未來前景絕不樂觀,此外就是美國不願表態對台灣政治生態影響力受挫,最後就是公民團體側翼打手利用價值市場行情堪慮;認真細想前述五個輸家浮現後,其實都將影響台灣所面臨戰略環境與政治發展前景。
張競說,儘管首次罷免投票結果,顯然藍白陣營獲得台灣社會明顯支持,但回顧投票前各項政治動員過程,仍然還是有藍白陣營重量級政治人物冷眼旁觀,不願表態支持黨內同志,其原因或為牟取私利或因選舉恩怨,但此種擁兵自重預備坐視黨內同志受到挫敗,趁機進場收拾殘局謀取個人政治前途心態,會讓其未來政壇發展前景絕不樂觀。
張競也提到,這次公民團體側翼打手的價值市場行情堪慮;其實在選前,台灣政壇就已經浮現若是大罷免政治風潮順利得逞,恐怕會讓領頭主導其事核心關鍵人物藉此獲得政治資本,未來不無可能導致綠營內部政治生態嚴重震盪,甚至造成權力重組產生人事洗牌壓力。自古以來為政當權者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在大罷免投票前,綠營內部權力鬥爭對立矛盾就已隱然浮現。
張競說,儘管公民團體不斷對外宣稱,其與執政綠營並無關係,但雙方眉來眼去相互呼應,真是瓜田李下難以撇清公民團體,扮演側翼打手鬥爭在野藍白陣營實際作用。如今當所謂公民團體逐漸顯現失控跡象,同時大罷免結果又不若預期,未來政治利用價值堪慮,政治市場行情亦將看跌,綠營未來是否願意繼續出資雇用側翼打手,能夠期望獲得何種政治宣傳導引效用確實仍待觀察。呼應當權者以政治運動者為志業者,恐怕是這場大罷免政治風潮最經不起考驗之嚴重輸家。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