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上任就打電話給魏哲家」 盧特尼克親揭台積電在美投資1650億美元內幕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26日接受 CNBC 節目《財經論談》(Squawk Box)專訪,首度公開台積電(TSMC)在美國投資1650億美元的幕後故事,並為川普政府「補助換股權」政策辯護。他強調,川普政府不同於拜登政府「白白送錢」,而是要求企業付出更多承諾,讓美國人民真正獲利。
補助換股權,英特爾成示範案例
盧特尼克指出,拜登政府任內將《晶片法案》補助資金發放給半導體企業,卻未設置對價條件。他以英特爾為例,直言拜登政府給予110億美元補助,卻「什麼都沒換到」,等同「企業福利」(corporate welfare)。
川普政府上任後,他與總統川普親自與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Pat Gelsinger)會談,最終達成協議,美國政府獲得英特爾10%股權,市值正好相當於110億美元。雖然這部分股權不具投票權,但盧特尼克強調,這是「對美國納稅人公平的交易」,並稱英特爾案例將成為未來補助談判的範例。
施壓台積電,投資規模翻倍
在專訪中,盧特尼克首度披露與台積電的互動。他說,上任後第一時間便打電話給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直言拜登政府批准的65億美元補助「完全不合理」,形同「企業贈與」,要求台積電必須提出更好的條件。
盧特尼克表示,自己甚至威脅要撤回補助,「因為這筆錢沒有讓美國人民得到任何好處」。在壓力之下,台積電隨後於白宮宣布大幅加碼投資,將原先650億美元的計畫擴增至1650億美元,其中包括額外1000億美元的新承諾。
「台積電是一家市值近1兆美元的公司,幾乎壟斷先進晶圓製造。如果他們真的要在美國設廠,就必須讓美國獲得更多回報,」盧特尼克說。
美光、德儀跟進,加碼千億投資
盧特尼克強調,川普政府採取「硬碰硬」的談判手法,不僅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本土企業也陸續跟進。
他舉例,美光科技(Micron)原本計劃以25億美元補助投資250億美元設廠,但在政府施壓下,將投資額一舉提升至2000億美元,並承諾實現40% DRAM 在美國生產。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則將美國投資規模從230億美元提高到600億美元,將興建七座半導體晶圓廠,創下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晶片製造計畫。
「你必須逼企業付出更多承諾,而不是像拜登政府那樣當軟腳蝦,」盧特尼克說。
國防工業也在觀察,政府或成軍工股東
除了半導體,盧特尼克也將視線投向國防產業。他指出,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97%的營收來自美國政府,形同「半國營公司」。至於是否仿效英特爾案例,讓政府入股國防承包商,則交由國防部與副國防部長評估。
外界分析,若川普政府採取此舉,將在美國軍工體系引發巨大震撼,意味著政府不再只是採購者,而是股東。
國家經濟安全基金,非主權財富基金
針對外界關注的「政府變股東」政策是否等同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盧特尼克澄清,川普政府並未計劃設立主權基金,而是透過日韓等盟國投資,建立「國家與經濟安全基金」(National and Economic Security Fund),用以支持美國基礎建設。
他強調,這些資金來源不是關稅收入,而是川普透過談判換取的資金承諾,體現川普「以談判換資源」的策略。
直指輝達與中國交易「必須總統同意」
在專訪中,盧特尼克也談到輝達(Nvidia)與中國市場的議題。他表示,若輝達希望向中國銷售新型 AI 晶片,最終必須直接向總統川普提出申請,並證明能讓美國受益,政府才會考慮調整規則。
火力全開批拜登「軟腳蝦」
盧特尼克在專訪中屢屢將川普政府與拜登政府對比,形容前者「懂交易」,後者則是「軟腳蝦」(pushover)。
他說:「拜登政府只是白白送錢,而川普政府不會。我們要的是公平的交易。」他強調,川普把整個美國當作一家大公司來經營,核心原則就是「交易的利益」(benefit of the bargain)。
砲轟聯準會官員,要求涉詐欺者辭職
盧特尼克還點名聯準會理事庫克(Lisa Cook),指控她涉嫌房貸詐欺,並直言「如果屬實,就應立即辭職」。他批評政府必須維護誠信與問責制,不能容忍高階官員規避責任。
同時,他呼籲聯準會盡快降息,認為現行利率過高,每調降1%利率,美國納稅人每年可節省3600億美元。
市場對盧特尼克談話迅速做出反應。台積電 ADR(TSM-US)週二上漲1.26%,收在每股238.55美元,折算約新台幣1457元,溢價率達24.01%。分析認為,雖然台積電承受更大投資壓力,但也顯示其在美國市場的戰略地位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