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超配」時代結束 00878、00713、0056吹「降息風」
金管會從2023年11月針對ETF動用平準金進行規範,一直到今年7月,投信投顧公會進一步提出《ETF採用收益平準金實務指引》,市場認為,指引上路後,過去年化配息率動輒超過10%的超高人氣ETF,未來恐怕將走入歷史,更重要的是,高股息ETF「超配」、「灌水」的時代將正式宣告結束。
高股息ETF配息新指引上路,3大核心原則不變
金管會在2023年11月13日發布函令,針對ETF採用收益平準金作為收益分配來源的啟動時機及參考原則進行規範,但發布後業者對於如何實施仍有疑慮,因此才進一步由投信投顧公會提出《ETF採用收益平準金實務指引》,金管會也在今年7月核定該指引。
根據指引所規範的核心精神與內容,主要有3大原則,第一,ETF實際配息率不應超過參考配息率,而股票ETF的參考配息率是指ETF追蹤指數的「指數含息報酬率」減去「當期指數價格報酬率」,舉例來講,假設甲ETF的追蹤指數為A指數,A指數在2024年第4季總報酬率為15%,價格報酬率為10%,那麼甲ETF的參考息率則為5%。換句話說,甲ETF的實際配息率就不能高過5%。
第二,收益平準金應訂有啟動標準及使用上限,其中,啟動收益平準金必須滿足2個條件才能動用收益平準金,包括配息率低於參考配息率、ETF除息前淨申購增加須達10%以上,此舉是為了避免新資金稀釋原有股東的股息;另外還訂有收益平準金的使用上限。
第三,配息應優先使用股利、債息、資本利得等科目,並依配息頻率估算優先科目,達收益平準金啟動標準時,才能使用收益平準金。這個白話文的意思是,賺到的股息和價差要先配給投資人,最後ETF淨申購增加超過前期10%才動用到收益平準金,另外,如果是季配息,那麼每次至少要配發已實現收益的1/4;月配息則至少要配發1/12。
揮別超額配息假象,「校正回歸」真實基本面
市場人士認為,這項規定可避免業者將收益「藏起來」,等到特定時候再一次倒出,進而創造出超高配息的假象,也可避免將過去受益人所賺的錢拿去分配給未來的受益人,造成分配不公的現象。
整體而言,新指引上路後,過去靠著動用資本利得、甚至收益平準金來「灌水」拉高配息率的產品,未來必須依照遊戲規則走,不能再隨意動用,且未來的配息率將更貼近ETF成分股的真實基本面,配息來源也會更加透明,走向更健康的市場發展。
高股息ETF接連吹「降息風」,00713、0056、00878配息縮水
在《ETF採用收益平準金實務指引》上路後,隨後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也公告最新配息,每受益單位配發0.4元,這也是繼今年第1季、第2季分別配息0.5元、0.47元後的「連3降」。
不僅如此,元大高股息ETF(0056)先前也宣布股利從連續四季的1.07元新高驟降至0.866元;另外,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先前公告最新一季的配息金額,也由前一季的1.4元下修至1.1元。顯示,高股息ETF早已吹起「降息風」。
法人指出,今年下半年高股息ETF面臨指數息率差異逐漸縮小至4~6%,也就是說,台股個股配息率多分布在4~6%,高股息ETF不可能超配,因此回歸正常配息率有其必要性;再者,台股ETF只能配發已實現資本利得,但資本利得實現的難度也因為市場波動大而偏高,使得許多ETF紛紛降低配息水準。
法人:與其追逐帳面高配息,更應該注意「填息能力」
針對近期投信投顧公會的指引,規範ETF實際配息率原則上不應超過追蹤指數配息率,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經理人游日傑則表示,業界樂見其成,預期ETF配息應會逐漸回歸正常,符合台股平均4~6%的息率,透過主管機關以合理的規範進行管理,樂見業界一起「降息」。
法人指出,配息減少不代表投資虧損,而是把配息留在基金淨值,不會因為過度配息,導致根本無法填息或大幅降低股價後續成長的契機;法人也建議投資人,在選擇息收型商品,應該同步關注「總報酬」的表現,也就是ETF是否具備實質的「填息能力」,股價是否能回到除息前的水準,才是投資真實的報酬。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