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海洋世界去年新生小海豚屬違法繁殖 海保署開罰1萬元、停發繁殖許可
新北野柳海洋世界爆出違法繁殖小海豚事件。昨(17)日多個動保團體前往海洋世界抗議,指業者過去10年繁殖六隻小海豚,其中三隻幼豚夭折,去年7月還違法繁殖誕下一隻小海豚,圈養在狹小的水池內長達一年。海保署證實此事,並表示已對野柳海洋世界開罰,將加強督導改善環境,針對動保團體呼籲評估小海豚野放的可能性,海保署僅指出「有很多選項」,將待小海豚長大後評估。
海豚多一隻? 動團踢爆野柳海洋世界「違法繁殖」累犯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說明,動保團體今年6月現勘時,發現野柳海洋世界多了一隻海豚,經追問,這條新生小海豚是在去年7月出生。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指出,野柳海洋世界是違法繁殖的「累犯」,業者在2015年未經許可繁殖三隻新生幼豚,2021~2022年間又申請繁殖計畫。動保團體指出,三隻海豚(含新幼體)飼養在展區後方一個極小水池長達一年,水池空間約莫只有三台巴士大,惡劣的飼養環境極度危害動物福利。
動保團體共同呼籲,野柳海洋世界應承諾停止繁殖海豚,並改善圈養環境。海保署與新北市政府也應停止核准繁殖計畫,讓國內鯨豚圈養展演退場轉型;若圈養環境無法改善,應評估規劃周邊海域作為中繼飼養的空間,並積極謹慎評估野放的可能性。最後,也呼籲社會大眾不再觀賞海豚表演,以保護鯨豚。
繁殖計畫以研究為名 卻錯估小海豚出生時間
據了解,此項經海委會核可的「野柳海洋世界自然繁殖計畫」,期限是2021~2022年12月31日,繁殖出兩隻幼豚,不幸離世後,野柳申請展延計畫,海委會同意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2024年7月卻再出生一隻幼豚。
海保署受訪指出,去年接獲新北市府通報,確認野柳海洋世界於去年7月27日自然繁殖一隻印太瓶鼻海豚幼豚,回推母豚受孕時間是在「自然繁殖計畫」期間內,但幼豚出生時間確實逾期,海委會在去年11月依據野保法裁罰業者。母海豚懷孕期長達11個月,為何沒人發現海豚懷孕?海保署解釋,母海豚受孕初期不易從外觀辨識,繁殖計畫只規定每年5月及11月回報,5月有輔導小組現地訪查,也未能掌握。
海保署副署長施義哲說明,野柳此繁殖計畫是關於觀察與記錄印太瓶鼻海豚於圈養環境中之聲波互動、繁殖與伴養行為等生理與生態資料。相關計畫經海委會與專家學者審核通過,「研究的立意良善」,但後續未能及時確認海豚懷孕,導致小海豚出生時間逾越計畫時限。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批評,業者被罰「不痛不癢」的1萬元罰鍰,海豚也沒有被沒入。施義哲表示,《野保法》主管機關是農業部,海保署是執行單位。對於罰則如何訂定,日後可以再研議。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蔡偉立則質疑,野柳根本是以「研究」之名繁殖海豚。蔡偉立指出,根據一份野柳於2022年發表的研究內容,僅為母子海豚聲音頻譜的紀錄性資料,這不僅早在野外研究中被廣泛紀錄,野柳受限於人工飼養環境,難以觀察鯨豚自然天性及行為,這樣的研究對保育、動物福利及科學研究毫無貢獻價值。
海保署:將停發瓶鼻海豚繁殖許可
海保署強調,經現地勘查野柳海洋世界空間有限,基於鯨豚福祉與飼養環境空間考量,未來將不再核發瓶鼻海豚繁殖計畫許可,並持續督導、評估其飼養環境、設施條件及動物個體行為與健康狀態。
針對本次自然繁殖之母豚與幼豚,海保署說明,健康報告顯示目前母海豚的整體活動力與採食狀況均正常,持續照顧幼仔,而幼海豚目前正值哺乳期,並已開始嘗試咬食餌料。海保署表示,將在近日邀集新北市政府、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動保團體及業者召開後續處置研商會議。記者詢問是否有野放可能,施義哲解釋,至少要等小海豚成熟、能與母親分開的年紀,再由專家評估如何處理,「有很多選項」。
目前全台共圈養15隻海豚,野柳海洋世界有10隻瓶鼻海豚,花蓮遠雄海洋公園有4隻瓶鼻海豚、1隻花紋海豚。自從農業部2024年7月公告實施新版「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兩家業者都承諾不再讓鯨豚進行不適當表演。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