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惹爭議!該如何拒絕不合理的人體研究?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7月16日09:13 • 發布於 07月16日09:13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梅緣緣 圖/Freepik
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惹爭議!該如何拒絕不合理的人體研究?

台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事件再度浮上檯面,不僅引發輿論譁然,也掀違反《人體研究法》等爭議。針對抽血及服藥等人體試驗,應遵守哪些規定?如何保護自己,不被迫成為受試者?

繼2024年底立委陳培瑜揭露國科會「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劃」中,台師大女子足球隊教練周台英要求學生配合抽血實驗後,近日又浮出水面。根據學生指控,過程中須連續14天每日抽血3次,時間長達7年。

讓外界感到驚訝的是,除了抽血全程有時會由非醫事人員採血外,面對不願意抽血的學生,周台英更以「不配合就不給學分」的方式威脅。台師大已為此完成調查,並做出懲處。

有鑒於台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事件,若抽血等人體試驗引起爭議,該如何自保?

什麼是人體研究?主持人執行計劃前須做好哪些準備?

根據《人體研究法》定義,人體研究指的是從事取得、調查、分析、運用人體檢體或個人生物行為、生理、心理、遺傳及醫學等有關資訊的研究。這也意味著抽血、採集尿液、蒐集頭髮或皮膚碎屑等組織樣本,又或是研究個人行為、心理狀態甚至是醫療紀錄等,皆屬於人體研究範圍,受此法律規範。

當一名研究主持人在準備實施研究前,除了經主管機關公告無需審查的研究案件外,都必須先擬定好計劃,列出計劃名稱、主持人及研究機構。同時詳列計劃摘要、研究對象與實施方法,並列出研究對象權益保障及主要效益等相關內容。計劃須經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查通過,才能進行。如果原先的研究計劃有所變更,則得經過原本審查通過的審查會同意。

據《人體研究法》第12條,研究對象除了胎兒、屍體或無法以其他研究對象取代者外,應以在做決定或行動時,心智狀態為可理解行為意義及後果的「有意思能力」成年人為對象。如果研究主持人,或研究計劃其他人員倫理審查未通過仍執行研究,則可處台幣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若情節重大,主管機關得以終止研究,亦可公布研究機構名稱。

參與人體研究,若需抽血該注意哪些事?

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林綠紅表示,部分人體研究涉及較具侵入性的檢體採集方法,例如這次師大女足事件中的「抽血」。因採集血液僅限醫師,或護理師在符合《護理人員法》第24條職業許可範圍內執行,而民眾常在醫院抽血站見到的醫檢師,則同樣須符合《醫事檢驗師法》第12條第2項規定,才能執行。在學校等非醫療機構抽血時,相關研究計劃書則必須清楚交代以下5點:

1. 執行抽血人員資格

2. 抽血次數及每次抽血量

3. 檢體用途

4. 檢體保存及運送方式

5. 檢體後續處理方式

若為無資格的非專業人員執行抽血,可能刺穿血管造成皮膚損傷或嚴重出血,也會增加感染等健康風險。林綠紅強調,不符合資格的醫療檢驗人員進行抽血,恐已違反《醫療法》等相關法律。針對這次台師大女足案,她點名衛福部有責任協助釐清。

除了抽血,這些研究及實驗注意事項也很重要

雖然現在醫療機構在執行人體研究時,對於個人知情同意的意識提升,近幾年尚未告知受試者就進行研究的案例減少,但學校等非醫療場域的申訴案件卻有增加趨勢。

林綠紅點出,這類案件多數牽涉受試者與研究者間的「上下從屬」關係,像老師與學生等這類不對等關係,容易導致受試者在參與研究時常難以拒絕,但又覺得研究內容未被明確說明。例如老師做研究需要問卷檢測,在課堂上直接要求學生學生填答,學生不敢拒絕,又不想填答,等到學期結束,就有可能會出來申訴。

對此她建議,教師或研究主持人應尋找無授課或上下關係的場域進行,對受試者的保護才比較周全,「這是研究計劃主持人及倫理審查委員會的責任。」

一般民眾接受人體研究,較少會出現權力不對等而形成「沒有顧慮地同意」情況,但仍不可以掉以輕心。

接受研究時應留意3要點:

1.確認研究及知情同意書內容

了解檢驗方法、檢體收集量、檢體用途、後續處理方式及保存時間等。

2.評估參與風險

面對採集口腔黏膜或抽血等較具侵入性的檢體收集方式,答應前須三思,應先評估個人對計劃主持人的信任度及對醫療的貢獻意願。

3.受試者補助提供方式是否恰當

受試者補助應為補貼時間或交通費,非對價報酬性質,應分段分次提供,而非執行完才提供。

另外,林綠紅指出,如果研究者要求受試者檢體連同身份保存,未去識別化,則日後再研究時須通知受試者。若受試者不同意使用,或不同意研究者將檢體送至國外中央實驗室等,可要求「銷毀檢體」或「拒絕後續使用」。

「受試者有表達不要的權利,但如果真的有疑慮,就『不要參加』,」林綠紅說。

(本文諮詢專家: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林綠紅)

延伸閱讀:

普發現金1萬元有變數?最新進度、領取時間、防詐關鍵一次看

追夢70年,75歲的他終於上雲霄!「飛機王」賴光哲的飛行人生:不只向上,更向前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