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工作一團亂,先別怪運氣太差!你是把力氣花錯地方的「AC 型職員」嗎?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07月16日10:13 • 發布於 07月16日09:00 • 鳥原隆志

一次的疏失,會帶來下一次的疏失。壞事通常不會單獨發生,所以才會有「禍不單行」這種諺語。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單純只是運氣太差,但其實在運氣的背後,存在著能夠說明一切的原理。

藉由兩套循環機制,就可以證明這個理論。簡單來說,就是 好的工作模式會帶來好的工作模式,壞的工作模式會帶來壞的工作模式。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有效率的工作循環機制。

工作有效率的人,以座標圖來看,必定是將心力投注在 B 象限。如此一來,A 象限的工作愈來愈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投入於 B 象限,形成良性循環。隨著問題與疏失的減少,工作的成效也會愈來愈高。

相反的,手忙腳亂的工作循環模式又是怎麼產生的呢?當問題與疏失愈來愈多,不僅時間與精力會被 A 象限的工作所占據,而且一些原本不必做的 C 象限雜務工作也會增加。如此一來,就沒有多餘的時間與精力投入於 B 象限。一旦對 B 象限的工作置之不理,A 象限的麻煩事又會變得更多,陷入惡性循環。

這就是「疏失會帶來疏失」的原理。

良性循環的工作模式是從 B 象限回到 B 象限,所以可以稱之為 BB 模式。而惡性循環的工作模式則是在 A 象限和 C 象限之間來回遊走,所以可以稱之為 AC 模式。

別成為讓疏失陷入惡性循環的「AC 型職員」

我在任職於前一份工作時,也曾經陷入 AC 模式的窘境。

有一次,一名部下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訂單疏失,導致公司倉庫囤積了一千箱根本賣不出去的罐裝飲料。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降低這些飲料的售價,一方面想辦法將一部分轉手讓給其它店家,可說是費盡了苦心。

但是在這段期間裡,我忙得沒有時間訂定原本應該訂定的銷售計畫,導致下錯訂單的狀況頻繁發生。

轉眼之間,公司的倉庫和配送中心堆滿了不良庫存,我必須花更多時間進行庫存管理,連帶對全店的物流狀況也造成影響,引來其它部門的抱怨。店長要求我提出庫存處分計畫書,讓我一時之間完全不知該如何是好。

為什麼會陷入這樣的局面?

當我開始把重點放在 B 象限的工作,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首先,我對於教導部下「如何下訂單」這件事不夠用心,而且也沒有建立一套能夠及早發現訂單錯誤的機制。再者,我沒有為這些不良庫存調整倉庫內的擺放位置,只是隨便放在可以放得下的地方,而且沒有提早訂定處分計畫……

換句話說,那些問題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它們遲早會發生。

如果我當初能夠確實訂定計畫,並且建立下訂單的良好機制,根本不會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

我能夠成功擺脫這個惡性循環,也是因為我開始積極進行 B 象限的工作。

我開始整理當前問題,與同事們開會討論,訂定處分計畫,並且加強訂單工作的教育訓練。

當然這並沒有讓我立即跳出 AC 狀態。但是過了大約半年之後,訂單疏失開始減少,囤積庫存的情況也跟著得到緩解。

如此一來,不僅工作效率提升了,員工們的士氣也獲得提振。

簡單來說,我是藉由穩健而踏實的施行 B 象限的工作,加上提高 B 象限的工作比例,才得以跳出惡性循環。

(本文摘自《再忙也不會出錯的精準執行力》,樂金文化)

延伸閱讀

你有一天工作 12 小時?Google 高管:每周 60 小時最棒!專家:看不下去
總擔心工作時間不夠,休假也帶著筆電?研究:高工時反而導致生產力下降!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潮流時尚相關文章

01

吳怡霈狠戒「3食物」身體出現「驚人變化」!貼文瘋傳上千次成熱門話題

Styletc
02

煮過的蘋果水竟比直接吃更養生?中醫師大推這幾種煮法→養脾胃、助瘦身還能美容!

女人我最大
03

洗手台髒污別硬刷!做對這1招,清潔省力、壽命多3年

100室內設計
04

吳速玲「抗餓食譜」曝光!身上「吐司小包」被問翻,Longchamp爆款手袋價格意外親民

女人我最大
05

上床後翻來覆去超過 20 分鐘才能睡著?半夜常從夢中驚醒?你需要這 11 個快速入睡並睡飽覺的小技巧!

GQ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