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座是選擇還是義務?過半網友:「博愛座」問題根本不在名字
當你走進捷運車廂,看見唯一空著的「博愛座」,你會選擇坐下,還是低頭閃過?這個簡單的選擇,可能成了許多人心中的壓力來源。有人擔心坐下會被拍照、被批評;有人則認為,自己雖年輕,卻也有不為人知的病痛與疲憊。現在,立院初審通過將「博愛座」改名為「優先席」,盼能讓有需要的人安心坐下。
LINE TODAY在首頁進行「『博愛座』改名成『優先席』,你怎麼看?」網路投票,截至06月28日中午12時有超過6.4萬名網友參與,59.5%的網友認為「問題不在名稱,人民素質與公德心才是關鍵」,18.38%的網友則認為「『優先席』比較中性,能減少道德壓力」,14.73%的網友表示「使用習慣與觀念已根深柢固,就算改名也沒差」,最後也有4.71%的網友想的是「『博愛座』有提醒讓座的教育意義,不能取消。」
不少網友指出一般座也能讓座,「真正的問題根本不在名字,而是人有沒有同理心」、「治標不治本!再怎麼改都是徒勞無功。」、「直接廢除就好、改名等於換湯不換藥,會讓座的人座哪看到需要的人都會讓」,更有人指出:「不是每個人都敢坐博愛座,不是因為沒禮貌,而是怕被拍、被罵,社會氛圍才是問題核心」、「不必改名。要清楚說明是建議不是強制規定:老弱婦孺與有需要者皆可坐,請發揮愛心與公德心。」這類聲音普遍認為改名只是表面工程,若沒有搭配長期觀念改變,根本無助於化解壓力與爭議。
也有網友分享被讓座的經驗,「手骨折的時候一位大姐讓座」、「我高中時搭公車,曾經有一個老奶奶主動讓位給我,我才發現原來我人很不舒服且臉色慘白,坐下後幾乎是昏睡在位子上,我到現在都很感謝老奶奶,如果不是她,也許下一刻我就暈倒了」。
另外也有網友憂心如果博愛座廢除,「讓需要使用的人情何以堪,誰能從外表就看的出來是需要讓座的人?」
但也有網友支持更名,認為「『優先席』比較中性,不再讓人覺得是特定族群才能坐」、「名字看起來沒那麼壓力山大,年輕人有需要也敢坐」、「不要取博愛座,要從小教育有需求可以跟其他乘客協調讓座,還有訓練禮讓座位給有需求的人」。對他們來說,名稱改變雖然不能馬上翻轉觀念,但能減少一些社會對立,是往前的一小步。
LINE TODAY「『博愛座』改名成『優先席』,你怎麼看?」投票活動已結束。最終投票結果與更多網友意見也歡迎上投票頁面查看。想表達個人看法與觀點,想與不同人參與主題討論,歡迎上LINE TODAY焦點,每日一投讓你重要議題不缺席,暢通同溫異溫層。你的一票就是啟動對話的開始。
生活話題:與AI共處的未來
顯示全部
留言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