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不自覺地擔心犯錯、內耗?心理學研究:容易自責,反而會提高失敗率
你是否凡事都追求完美?其實,有拖延症的通常是完美主義者。
● 想交出完美的企畫書,結果拖到截止時間前一秒或乾脆遲交
● 認為簡報一定要盡善盡美,因此害怕在大家面前發表言論
● 認為既然要打掃就要掃到一塵不染,反而遲遲無法動手
你有過上述經驗嗎?
這就是溝通分析心理學所說的,因為完美主義而產生的行為,例如擔心「沒有做到最好的話該怎麼辦」而不停胡思亂想,或是內心焦急萬分卻始終無法採取行動。
除此之外,完美主義者也很容易自責。
「為什麼不能做得更好?」、「明明就知道該怎麼做,我真的很沒用」,這些人會在做了某些挑戰後嚴厲譴責自己,不知不覺中就難以鼓起勇氣嘗試新任務,因而一再拖延。
愈容易自責,失敗機率就會提高
心理學實驗證實,容易自責的人,下一次失敗的機率會上升。
但就算失敗了,也要學會接受並告訴自己:「也是會有這種時候!畢竟我們也是人呀!」原諒能力高的人,不僅心理壓力較小,成功機率也較大。
就像善待他人一樣,對自己好一點吧!這在心理學中稱為「自我疼惜」。哲學家培根就說過:「神經大條一點,比較能抓到幸福。」
在一個心理學實驗中,研究人員向受試者展示了兩種影片,一種是菁英人士正在工作的畫面,另一種是他們不小心灑出咖啡的畫面。結果顯示,觀看灑出咖啡影片的受試者對影片中的人抱持更高的好感度。
有位媽媽為孩子做菜時,一律選擇沒有添加物的天然食材。不只如此,要是有只碗沒洗到,她當天晚上就會睡不著。如果樂在其中倒也無妨,但「必須當個好媽媽」的緊箍咒讓她凡事力求完美,連表情也變得陰鬱,毫無笑容。家人甚至對她說:「你讓我們快要喘不過氣。」她為此感到苦惱。
事事追求完美,確實會讓人感到壓迫且難以靠近 。
松本伊代女士是資深搞笑藝人 Hiromi 的太太,她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傻乎乎的個性。據說他們剛結婚時,有一次伊代女士煎的肉沒有味道,Hiromi 便問她:「孩子的媽,這肉有加鹽巴和胡椒嗎?」結果伊代女士回答說:「咦?需要加嗎?」
Hiromi 不時在電視上分享太太的傻事逗樂觀眾,但他總是帶著溫柔的笑容,覺得太太的言行舉止「很有趣」。
狗狗療癒影片中最受歡迎的,是類似散步後步伐變得很奇怪的柴犬,或是肚皮朝上躺在陽臺曬太陽的柯基。我家貓咪最可愛的地方,就是牠的短腿。正是這些不足之處讓人覺得可愛。 因為不完美、有著小缺點,所以可愛。
完美主義,反而造成對方的心理壓力
同樣的道理,神經稍微大條一點,才能讓人感到安心、開懷大笑。最重要的是,少了「沒有做到最好的話該怎麼辦」的沉重負擔後,就不會造成對方的心理壓力,進而能夠卸下心防,相處起來更自在。
讓對方感到放鬆、笑容滿面的人,才能抓住幸福
(本文摘自《讓自己活得更輕鬆的 50 個心理習慣》,大好書屋)
延伸閱讀
夠好就很好! 2 個練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讓心更強大
工作 delay 是隊友不給力還是你太挑剔?7 道題:測你是不是有完美主義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