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級Uber doctor!退休醫界大老扛7公斤裝備,把行動診間「外送」到你家
老年醫學權威盧豐華3年前從成大醫院退休,對他來說,從事居家醫療能強身健體、繼續貢獻所學,更了卻繼承祖父、父親衣缽的心願;他更期待,打造「靠行居家醫師」,號召退休醫師加入行列,照顧更多社區民眾。
身穿綠色POLO衫,揹著沉甸甸的藍色大背包,腳踏板還塞著一卡行李箱和購物袋,裡頭裝有聽診器、插卡機、無線網路分享器、衛教資料、筆電及印表機等重達7公斤的「家私」,「Uber Doctor」盧豐華和護理師騎著摩托車,一前一後穿梭台南市街頭巷弄,把醫療送到病患家中。
大汗淋漓的盧豐華露出一排皓齒笑說,每出一趟診就像做了一次重量訓練,還要動腦找路,退休生活比以前還充實忙碌。
世澤居家醫療診所隱身台南巷弄中一座逾一甲子歲月的古宅,紅磚砌成的百年古牆橫掛著胡桃木刻字的招牌,搭上褚紅色鐵製大門,時光彷彿倒轉至民國初年。
盧豐華和太太並肩而坐,夫妻倆有默契地說,因為都對老宅情有獨鍾,雖然盧豐華父親的診所被列為市定古蹟、暫時無經費修繕,但因緣際會覓得這座古厝承襲父業,診所起的名稱「世澤」是祖父的名字、也是父親診所的名稱,算是了卻一樁心願。
家醫科背景加上高齡醫學專長,任誰都能想見坐在診間等著病人上門、薪水最輕鬆入袋。但對盧豐華來說,整天待在診間裡不見天日,反而如坐針氈、渾身不對勁,而最符合他理想中的退休生活,既能延續專業、參與社會,又能強身健體的工作,非居家醫療莫屬。
從大醫院到小巷弄,他變身「全科通包」居家醫師
有超過30年醫學中心工作資歷,且曾在成大醫院主責居家醫療,盧豐華自認身經百戰,行政、實戰經驗俱足,但他幽默笑道,可能當時他位居主任,同仁幫他安排訪視的病家病況都相對穩定,直到自己出來開業後,才發現還有許多挑戰在等著他。
雖然早有預期居家醫療不是賺大錢的事業,但盧豐華想也沒想過的是,頭一個遭遇的難題竟是診所名稱。當時台南市政府衛生局以他的診所兼看門診,且未來衛福部可能成立居家醫療專科,要求不得使用「居家醫療診所」為名;但盧豐華堅認自己是做對的事,一來既無相關法令,二來健保署推行的是「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劃」,民眾看到診所招牌一目了然,也能展現自己從事居家醫療的決心。
「教了一輩子的書,常常告訴學生對的事就要力爭到底,當然要以身作則,」在盧豐華來回奔走下,終獲衛福部首肯,現在全台只要大部分時間在做居家醫療的診所,都可掛牌寫「居家醫療」。
世澤居家醫療診所在近3年前開業,但並非因他曾是大醫院醫師就順順利利。盧豐華笑稱,「居家醫療」就是不分科,一個醫師出一趟診就要解決病人大部分問題;他以前在家醫科門診,病患傷口有壓瘡轉介整形外科、肺炎轉胸腔科,現在卻都得自己來,因此時常要自主進修,不時還要添購設備,忙碌程度不亞於在醫院。
居家安寧也是居家醫療的重要一環,但他在醫院家醫科門診30多年,沒有開過死亡診斷書。開業做居家醫療,至今已送走20多個病人、開立10多張死亡證明書,才更深刻面對生死課題,重新學習與病家建立關係、討論如何陪伴患者走人生最後一程。
當醫療走入家門,看見理想與現實人性之間的試煉
盧豐華的太太張瑩如曾是成大醫院護理部主任,最近退休後,成為他最得力的助手。盧豐華笑說,團隊雖有2位居家護理師,但每逢假日或緊急狀況,太太都會隨時「on call 」,登場即刻救援,資歷和實力都對診所大大加分。
多數人對居家醫療的想像很浪漫,但浪漫的背後,往往是不為人道的辛苦。「想像一位醫師頂著烈日或寒風,騎機車在街頭穿梭,又揹又扛地帶著7、8公斤的工具包上下4、5層樓老公寓,沒有足夠的熱忱很難辦到,」張瑩如形容,雖然先生是理想派,決定的事就會克服萬難,堅持到底,但事前也有估算過、設定停損點,畢竟理想得兼顧現實。
她認為,若能承受得起,健康風險、安全風險、經濟風險這3大風險,經評估後不虧本,就能放膽嘗試。
然而,居家醫療醫師的考驗,往往不在醫療本身,而是赤裸裸的人性。盧豐華看過父母為了21歲車禍臥床的女兒,家中復健器材應有盡有;也遇過家屬替長輩準備私密部位泡沫清潔劑,以在大小便後使用,但家屬叮囑看護,一天只能噴一次,為此,盧豐華納悶,「一天排便好幾次,到底要用在哪一次?」
盧豐華輕嘆,從事居家醫療,醫師的投入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每一位家庭成員對病患的投入程度都一樣、期待也不盡相同,有時醫師一心為病人好,但現實未必盡如人願。他也學習到,有時不妨先暫時抽離,尤其頭幾次出診,盡量避免涉入過深,「時時提醒自己,進到家中是要把病人照顧好,不要成為麻煩製造者。」
盧豐華扮演偵探!揪出憂鬱老太太拒吹冷氣的祕密
有時到患者家,還要當偵探找病因。長輩常抱怨全身不舒服,哪裡有問題又很難具體明說,盧豐華說,他常常要發揮偵探精神、揪出病因,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才能藥到病除,真正幫助到病患。
一位老太太胃口差、睡不好,炎炎夏日卻害怕咳嗽,而不敢吹冷氣,漸漸身體愈來愈虛弱無力,整日鬱鬱寡歡;盧豐華抽絲剝繭發現,原來是鼻過敏作祟,導致鼻涕倒流、易咳嗽,咳嗽時吸入空氣,又容易脹氣、食慾不佳,讓她更不願吹冷氣,以致睡不好、疲勞、暈眩。
找出病因後,盧豐華先把老太太的鼻過敏控制好,讓她試著吹電風扇,之後慢慢地開始吹冷氣,不再因此咳嗽、脹氣,老太太的胃口也漸開。吃得多加上睡得好,愈來愈有元氣,再配合肌力訓練,她已能四處走動,人也不再憂鬱。
「甘願做 歡喜受!」每天出診、用醫療寫日常幸福
如今診所漸上軌道,但盧豐華仍常被問道,退休後遊山玩水不好嗎?「當然好啊!」盧豐華笑說,大家出國玩是為了快樂,但對他而言,探望病家也很快樂,「每次看到病人穩定、家屬放心,他們高興,我們就高興;而且天天看、天天快樂,比出去玩還快樂。」
他也計劃著,未來要將診所規劃為居家醫療平台,邀請其他醫師「靠行」。「靠行醫生」可以彈性安排往診時間,分潤不支薪,適合退休醫師加入,繼續發揮所長,又能兼顧退休生活。
盧豐華的診間牆櫃上擺著一對別致公仔,一個是他化身「外送醫師Uber Doctor」,一旁落上他的座右銘「患者的訴苦要詳細聽,要永遠給病人希望」,時刻提醒他秉持初心,以病人為念;一個是太太穿上護理師制服、粉色上衣配白褲,專業而婉約,右下角提上「瑩光熠熠,如虎添翼;傳承經歷,愛在護理」。
從事居家醫療常被說是「做功德」,盧豐華和太太對望笑說,現在收入當然不能和醫院時期相比,所幸還有在診所和成大醫院兼看門診。他希望健保能增加居家醫療給付,「有錢加減賺當然更好,但現實情況不允許也只能看破,選擇走上這條路就是要甘願做、歡喜受。」
前成大醫學院院長黃崑巖曾提筆寫下,「不想走完不啟程。」盧豐華踏上居家醫療這條路,就沒有回頭路,一如他對診所名稱的堅持,「我會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動那天方休止。」
延伸閱讀:
川普爆患「下肢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跟靜脈曲張有關嗎?兩者症狀、預防方法一次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