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他體內塑化劑濃度超標32倍「連醫師也嚇到」!這些常見塑毒當心了

健康2.0

更新於 18小時前 • 發布於 15小時前

塑化劑污染無所不在?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分享,最近為患者檢測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類(DEHP)濃度,結果高達正常標準的32倍,是他行醫以來見過濃度最高的個案之一,「數據讓我震驚,同時也感受到塑化污染真的無所不在」。

日常生活中常見塑化劑

劉博仁表示,DEHP是一種常見的塑化劑,廣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各種「看不見的細節」裡,例如食品容器、保鮮膜、即食包裝、塑膠水管、醫療設備、人造皮革、地板、兒童玩具、香氛產品、洗髮精、化妝品中的定香劑等。這些物品釋出的塑化劑,透過皮膚吸收、食物攝取、空氣吸入進入人體,累積在血液、脂肪,甚至大腦。

微塑膠顆粒恐與神經退化疾病有關

2025年《Nature Medicine》發表的一篇研究震撼指出,所有受檢者的大腦中都發現微塑膠顆粒,有的濃度甚至達到一根塑膠湯匙的重量。而且這些顆粒會穿越血腦障壁、引發慢性發炎,可能與神經退化疾病有關聯。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也正被塑膠與化學物慢慢滲透。

如何避免塑毒?

劉博仁建議,應從生活中開始減塑避毒,像是避免使用塑膠容器盛裝熱食或油脂、減少食用加工食品與即食餐盒、改用玻璃、不鏽鋼、水晶玻等安全材質容器、選擇不含香料與塑化劑的天然個人清潔用品,以及增加膳食纖維、水分與抗氧化營養素攝取,積極排毒。

劉博仁強調,這不是單一個案,而是我們這一代共同的挑戰。他從10年前開始檢測塑化劑到今年為止,已經檢查了上萬人的資料,將近8成的人體內都有或多或少不同環境荷爾蒙的污染,大家一定要多留意。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劉博仁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12年間確診3次癌症!跟醫師抱怨自己努力運動,卻還罹癌,醫師:沒有努力運動,也許熬不過這次治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2

16歲高中生暈倒險喪命 竟是糖尿病急症釀禍

中天電視台
03

糞便出現「白色黏液」要注意…恐是大腸癌早期徵兆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