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全文在此】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 全球央行年會演說

太報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 莊蕙嘉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總裁貝里(左至右)、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和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8月22日在美國懷俄明州傑克森霍爾出席「全球央行年會」,在附近散步聊天。路透社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 Jerome Powell)22日在懷俄明州傑克森霍爾的「全球央行年會」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演說,提及通膨、就業、經濟成長及利率政策等全球關注重點。以下為演說全文(英文原稿在此):

在今年的過程中,美國經濟在重大政策轉變的背景下展現韌性。就聯準會「雙重使命」的目標而言,就業市場仍接近充分就業,而通膨雖然仍有些偏高,但已從疫情後的高點大幅下降。與此同時,風險的平衡似乎正在轉變。

在我今天的演說中,將先談到當前的經濟情勢與貨幣政策的短期展望,接著再談我們對貨幣政策框架進行的第二次公開檢討成果,這些內容已反映在我們今天發布的《長期目標與貨幣政策策略聲明》修訂版中。

當前經濟情勢與短期展望

去年此時我在這個講台上發言時,經濟正處於一個轉折點。我們的政策利率已在5.25%至 5.5%的區間維持逾一年。這樣的緊縮政策立場,有助於壓低通膨,並促進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可持續平衡。當時通膨已大幅接近我們的目標,就業市場也從過熱狀態降溫。

通膨上行風險已經減弱,但失業率卻上升了近一個百分點;而在歷史上,這種情況通常只會出現在經濟衰退時。其後三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我們重新調整政策立場,為過去一年維持就業市場接近最大就業的平衡奠定基礎。

今年,經濟面臨新的挑戰。包括我們的貿易夥伴普遍提高關稅,正在重塑全球貿易體系;更嚴格的移民政策導致勞動力增長急遽放緩;長期來看,稅收、支出與監管政策的變動,也可能對經濟成長與生產力產生重要影響。

貿易與移民政策的變動同時影響需求與供給。在這樣的環境下,要區分週期性發展與結構性發展相當困難。然而這個區分極為關鍵,因為貨幣政策雖可穩定週期性波動,卻很難改變結構性因素。

以勞動市場為例:本月初公布的7月就業報告顯示,過去3個月的平均新增非農就業僅約每月3.5萬人,遠低於2024年的月均16.8萬人,而且5月與6月的數據還大幅下修。不過,就業成長的放緩並未顯示勞動市場出現明顯閒置。失業率雖在7月小幅上升,但仍僅4.2%,處於歷史低點,且在過去一年大致上穩定。

其他就業市場指標變化不大,或僅小幅放緩,例如辭職率、裁員率、職缺與失業人口比率、名目薪資增幅等。由於移民驟減,勞動供給明顯放緩,降低維持失業率穩定所需的「均衡新增就業」規模。

整體而言,就業市場似乎保持平衡,但這種平衡來自於勞動需求與供給的雙雙減速,這是一種不尋常的局面,也意味著就業的下行風險正在上升。若風險成真,可能會迅速表現為裁員激增與失業率上升。

同時,2025年上半年GDP成長放緩至1.2%,僅為2024年同期2.5%的一半。這一下滑主要來自消費支出減弱,與勞動市場類似,GDP的放緩也可能部分反映了供給和潛在產量的成長趨緩。

談到通膨,更高的關稅已開始推升部分商品價格。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的12個月內,整體的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物價上漲2.6%;扣除食品與能源後的核心PCE上漲2.9%,比一年前更高。核心商品價格上漲1.1%,與2024年的下跌趨勢形成鮮明對比。住房服務通膨持續下降,非住房服務通膨則仍略高於與2%通膨目標相符的歷史水準。

關稅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如今已相當明顯,且可能在未來數月累積,不過其時間與幅度仍充滿不確定性。對貨幣政策而言,關鍵在於:這些價格上漲是否會實質提高持續性通膨風險。基本情境是,影響應屬短期性質,即一次性的價格水準上移;但「一次性」不代表「立刻」,因為關稅效應需要時間擴散至供應鏈與經銷網絡。

然而,也不排除關稅推升價格引發更持久的通膨動態,例如工人因實質所得下降而要求更高薪資,進而觸發不利的「薪資—物價」螺旋。不過,鑑於勞動市場並未特別緊繃,且下行風險增加,這種情況並不太可能。另一種可能是通膨預期上升,帶動實際通膨走高。雖然通膨已連續四年高於目標,仍是家庭與企業關切的焦點,但目前市場與調查顯示,長期通膨預期指標似乎仍保持穩定,與我們的2%長期通膨目標一致。

當然,我們不能把通膨預期的穩定視為理所當然。不論如何,我們不會讓一次性的價格水準上升,演變成持續的通膨問題。

綜合來看,短期內通膨風險偏向上行,就業風險偏向下行,這是艱難的局面。在此情況下,我們必須在雙重使命之間取得平衡。我們的政策利率已比一年前更接近中性水準100個基點,而失業率與其他就業指標的穩定,使我們能謹慎考量政策立場的調整。不過,在政策仍屬緊縮區間下,基準展望與風險平衡的轉變,可能使政策需要調整。

貨幣政策並非預設路徑。FOMC成員的決策完全依據數據及其對經濟展望與風險平衡的意涵。我們絕不會偏離這個原則。

貨幣政策框架的演進

我今天的第二個主題,是貨幣政策框架的檢討。該框架奠基於國會賦予我們的法定使命:促進最大就業與物價穩定。我們完全致力於履行這個使命,而修訂後的框架將有助於在各種經濟環境下支持這一任務。

修訂後的《長期目標與貨幣政策策略聲明》,即我們所謂的「共識聲明」,闡述我們如何追求雙重使命的目標。它的設計目的在於讓公眾清楚了解我們對貨幣政策的思考方式,這種理解,對於透明度與問責制,以及貨幣政策本身的有效性,皆至關重要。

這次檢討的變更是自然的演進,基於我們對經濟不斷深化的理解。自2012年柏南奇(Ben Bernanke)主席領導下通過初版聲明以來,我們一直在累積改進。今年發布的修訂版,是我們第二次公開檢討的成果,每5年進行一次。今年的檢討包括3個部分:聯準會各地分行舉辦的「聯準會傾聽」(Fed Listens)活動,一場旗艦研究會議,以及一系列由政策制定者討論、輔以工作人員研究分析的FOMC會議。

這次檢討的一大目標,是確保框架適用於廣泛的經濟狀況,同時隨經濟結構與我們理解的變化而演進。大蕭條、1970年代高通膨、以及1990至2000年代的溫和時期,都帶來截然不同的挑戰,而今天的挑戰又與過去不同。

在上一次(2020 年)的檢討時,我們處於一種「新常態」:利率長期接近其有效下限(ELB),同時經濟增長低迷、通膨偏低,菲利浦曲線卻非常平坦。也就是說,通膨對經濟閒置程度的反應極為遲鈍。對我而言,有一個統計數據能最清楚捕捉那個時代的特徵: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GFC)爆發後,我們的政策利率在ELB水準整整被困了7年之久,在座的許多人應該記得那段經濟增長遲滯、復甦痛苦且緩慢的時期。當時看來,只要經濟稍有下滑,即使只是輕度衰退,政策利率也很可能會迅速回到ELB水準,並停留在那個低點一段時間。在疲弱的經濟環境下,通膨與通膨預期可能進一步下降,而名目利率受制於接近零的下限,實質利率卻反而上升,進一步壓抑就業成長,加劇對通膨與通膨預期的下行壓力,觸發惡性循環。

導致政策利率長期陷於ELB的經濟條件,以及驅使我們在2020年修正框架的原因,當時普遍被認為源自一些緩慢演變的全球性因素,且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若不是疫情爆發,或許確實會如此。2020年的共識聲明納入了一些針對ELB相關風險的調整,這些風險在過去20年間愈發顯著。我們特別強調,長期通膨預期必須牢固錨定,才能同時支持「物價穩定」與「最大就業」這兩大目標。借鑑大量研究文獻中關於如何緩解ELB風險的策略,我們採用「彈性平均通膨目標制」(flexible 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這是一種「補償策略」,目的在於確保即使在ELB制約下,通膨預期依然保持錨定。更具體而言,我們表示:在通膨長期持續低於2%之後,適當的貨幣政策將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刻意追求通膨略高於2%。

然而,事實的發展卻與低通膨及ELB相反:疫情後的重啟,帶給全球經濟的是40年來最高的通膨。與大多數其他央行及私人部門分析師一樣,直到2021年底,我們仍認為通膨會在不需要大幅緊縮政策的情況下相對快速回落,但很快證明情況並非如此。我們果斷回應,在16個月內將政策利率大幅上調5.25個百分點。這一行動,加上疫情供應鏈瓶頸逐步解除,共同促使通膨大幅接近我們的目標,而且並未出現過去打擊高通膨時常伴隨的失業率劇烈上升。

修訂後共識聲明的重點

今年的檢討著重於過去5年間經濟情勢的演變。這段期間,我們看到通膨在遭遇重大衝擊時,能夠迅速改變。此外,目前的利率水準,遠高於全球金融危機與疫情時期的水準。由於通膨高於目標,我們的政策利率處於緊縮狀態。在我看來,緊縮幅度算是適度的。我們無法確定長期而言利率最終會落在哪個水準,但其「中性水準」現在可能已經比2010年代更高,這反映了生產力、人口結構、財政政策以及其他影響儲蓄與投資平衡的因素的變化。在這次檢討過程中,我們也討論到,2020年聲明對ELB的強調,可能使我們在面對高通膨時的政策回應溝通更加複雜。我們的結論是,過度著重於一組特定的經濟情境,可能造成一些混淆。因此,我們在共識聲明中作出一些重要修正,以反映這項洞察。

一、我們首先刪除了原本聲明中,把ELB視為經濟環境決定性特徵的表述。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強調,我們的「貨幣政策策略的設計,是為了在各種廣泛的經濟情況下,推動最大就業與物價穩定」。在ELB附近操作確實仍是一項潛在挑戰,但已不是我們的主要焦點。修訂後的聲明重申,FOMC準備動用所有工具,以實現最大就業與物價穩定的目標,尤其是在聯邦基金利率受到ELB制約時。

二、我們回到「彈性通膨目標制」的框架,並取消了所謂的「補償性超額通膨」策略。事實證明,當初設想的「刻意、溫和的通膨超標」並未發揮實際意義。2020年我們宣布這一變更後,幾個月內就迎來了完全不屬於「刻意」也不「溫和」的高通膨,這點我已在2021年公開承認。

能夠成功壓低通膨、同時避免失業急劇上升,靠的正是穩固的通膨預期。牢固的預期能在外部衝擊推高物價時,幫助通膨回到目標水準;在經濟疲弱時,也能限制通縮風險。這同時使貨幣政策在經濟下行時,仍可支持最大就業,而不會損害物價穩定。修訂後的聲明強調,我們必須果斷行動,確保長期通膨預期保持錨定,以利雙重使命的兩個面向。聲明還指出:「物價穩定對健全且穩定的經濟至關重要,並支持所有美國人的福祉。」這一點在我們的Fed Listens活動中被反覆強調。過去5年的痛苦經驗也提醒我們,高通膨對民眾帶來沉重壓力,尤其對最難負擔生活必需品的族群影響最大。

三、我們在2020年的聲明中曾表示,將緩解的是「就業缺口(shortfalls)」,而非「偏離(deviations)」最大就業。之所以採用就業缺口,是因為我們對自然失業率、進而對「最大就業」的即時評估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復甦晚期,實際就業水準長時間高於主流對可持續水準的估計,而通膨卻持續低於2%的目標。在沒有通膨壓力的情況下,僅因依賴不確定的即時估計值而收緊政策,未必合理。

我們依然認同這個觀點,但「shortfalls」的用詞並不總是被正確理解,反而帶來溝通上的困難。有些人誤解為我們永遠不會先發制人,或忽略勞動市場的緊繃。基於此,我們在聲明中刪除了「shortfalls」。修訂後的文件更精確地寫道:「委員會認識到,就業有時可能高於即時對最大就業的評估值,而未必對物價穩定構成風險。」當然,如果勞動市場緊繃,或其他因素對物價穩定構成威脅,仍有必要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

聲明同時指出,最大就業是「在物價穩定的情境下,能持續實現的最高就業水準」。這種對強勞動市場的重視,凸顯一項原則:持久實現最大就業,能促進全體美國人廣泛的經濟機會與福利。我們從Fed Listens活動獲得的回饋,也再次確認,強健的勞動市場對家庭、雇主與社區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四、與刪除「shortfalls」一致,我們對「當就業與通膨目標並不互補」的情境,作出更明確的處理方式。在這些情況下,我們將遵循平衡取向來推動兩大目標。修訂後的聲明更貼近2012年的原始表述:我們會同時考量目標偏離的幅度,以及各自回到與雙重使命相符水準的可能時間差。這些原則正如2022至2024年那樣,繼續引導我們的決策,當時2%通膨目標的偏離是最重要的關注事項。

除了上述調整,聲明與過去版本仍保持高度連續性。文件持續闡明我們如何解讀國會賦予的使命,以及我們認為最能推動最大就業與物價穩定的政策框架。我們依然強調,貨幣政策必須具前瞻性,並考慮其作用對經濟產生的遲滯。因此,我們的決策取決於經濟展望,以及展望所面臨的風險平衡。我們也依舊認為,為就業設定一個數字目標並不明智,因為「最大就業」無法直接測量,而且會因非貨幣政策因素而隨時間改變。

我們仍然認為,長期2%的通膨率,最符合雙重使命的要求。我們的承諾有助於保持長期通膨預期錨定。經驗顯示,2%的通膨率既低到足以確保家庭與企業決策時不會把通膨當作問題,同時又給央行保留一定政策空間,在經濟下行時能提供支持。

最後,修訂後的共識聲明保留我們每5年進行一次公開檢討的承諾。5年並非神奇數字,但這個頻率能讓決策者重新審視經濟的結構性特徵,並與公眾、實務界和學界交流我們框架的成效。這一做法也與其他多個國際央行相符。

結語

最後,我要感謝堪薩斯城聯邦準備銀行的施密德(Jeffrey Schmid)總裁與全體工作人員,他們辛勤地籌辦這場年度盛會。包括疫情期間的線上演講,這已是我第8次在此發言。這場研討會讓聯準會領導者能與頂尖經濟學者交流,專注於我們面臨的挑戰。40多年前,堪薩斯城聯準銀行邀請沃克(Paul Volcker)主席來到這座國家公園,開啟這項傳統,我很榮幸能延續下去。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人妻陳屍森林!監視器驚見「丈夫拖行布袋」 棄屍畫面全都錄

TVBS
02

哭著跑回家!日男童買麵包差1元 店員竟當場「丟進垃圾桶」

TVBS
03

柬埔寨詐騙園區內部曝光!29成員被逮「全是日本人」

TVBS
04

鮑爾金口暗示降息!美股上漲道瓊狂飆900點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最新消息

韓國政府著重投資AI 期盼拉抬疲弱經濟成長

路透社

蒲亭要烏克蘭放棄頓巴斯 不入北約禁西方駐軍

路透社

歷史上的今天》8月23日──震撼台灣海峽、幾乎引發大戰的八二三砲戰

風傳媒

川普喊Tiktok疑慮被高估!將找習近平討論

NOWNEWS今日新聞

美聯準會主席鮑爾:正準備重新開始降息 美股狂飆道瓊盤中大漲逾800點

太報

中國3艘軍艦2月現蹤南太平洋 紐西蘭政府不安

中央通訊社

印度總理8/29訪日 與日相談半導體等經濟安保合作

中央通訊社

「香港媽媽」追思禮拜將舉行 扶助孩子行動今上線

中央廣播電臺

暗示聯準會將降息!鮑爾央行年會演說終鬆口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對歐盟關稅15% 義大利續爭取葡萄酒豁免

中央通訊社

「多元台灣文化漫畫展」東京揭幕(圖)

中央通訊社

黃仁勳閃訪台積電 稱新款芯片出口中國將由華盛頓定奪

德國之聲

鮑爾金口暗示降息!美股上漲道瓊狂飆900點

NOWNEWS今日新聞

動員6萬名預備役! 以色列防長放話:摧毀加薩市

鏡新聞

多元台灣文化漫畫展東京登場 BL到人權呈現台漫魅力

中央通訊社

「多元台灣文化漫畫展」來賓合影(圖)

中央通訊社

漫畫家阮光民與來賓在作品前合影(圖)

中央通訊社

德語媒體:習近平亮相拉薩 健康與權勢的雙重宣示

德國之聲

伊朗今年6度公開處決 人權組織不滿兒童目睹:違反兒童權利公約

TVBS

94歲老翁陳屍山頂豪宅!監視器拍下「枕頭奪命」畫面 女婿崩潰認:我受夠照顧他了

CTWANT

澤連斯基暗示將發動更多反攻

德國之聲

聯合國正式宣布加薩陷入饑荒 中東地區首例

中央通訊社

北約秘書長訪基輔 強調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重要性

中央廣播電臺

俄羅斯2歲男童右手遭購物中心電扶梯夾斷 醫師手術無法接回

CTWANT

反制中國在南海活動 菲律賓澳洲將簽署新防禦協議

上報

缺文件就得安樂死? 導盲犬阿奇命運逆轉引國際關注

CTWANT

因應數位化潮流 丹麥2026起開放學生英文考試用AI

中央通訊社

再逃一劫!泰前總理戴克辛被控冒犯君主罪 法院「證據不足」判他無罪

太報

割讓領土換停戰?歐盟高官示警:蒲亭的陷阱

NOWNEWS今日新聞

反制中國在南海活動 菲律賓澳洲將簽署新防禦協議

中央通訊社

屢次批評川普 美前白宮顧問波頓住所傳遭FBI搜索

中央通訊社

美媒:美國將持續審查5500萬簽證持有者

德國之聲

俄羅斯赤字創歷史新高 民眾在7月領走約台幣6兆防萬一

新頭殼

櫻井翔倘佯王文志作品「擁抱小豆島」 日媒大幅報導(圖)

中央通訊社

櫻井翔倘佯王文志作品「擁抱小豆島」 日媒大幅報導

中央通訊社

兩年前曾經訪台 前川普陣營重要人士波頓住家突遭FBI搜索

上報

塞爾維亞全國示威延燒9個月 強人總統提議與學生代表電視辯論

中央廣播電臺

戴克辛冒犯君主案遭駁回 家族還將面臨兩大法律考驗

中央通訊社

習近平可能不出席東協峰會 與川普會面恐落空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