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院前輸血】「一袋血」如何讓急診醫師衝出醫院救命?台灣救援制度大解密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9月09日10:23 • 發布於 09月09日10:23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林慧淳 圖/photoAC
【院前輸血】「一袋血」如何讓急診醫師衝出醫院救命?台灣救援制度大解密

「失血」是創傷後最常見的可預防死因,在台灣,緊急救護系統面對大量出血的傷患,能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一群來自消防、醫療界的熱血先鋒,試圖將救命的起跑線提前到事故現場,透過「雙軌派遣」模式,為院前輸血開啟新頁,這不只是一場由下而上的救護革命,更是攸關你我生命的「超前部署」。

過去在台灣的救護系統裡,對於大量出血的患者,救護人員所能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掛上生理食鹽水,勉強維持血壓。三軍總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白豐誠坦言,這始終讓他們感到不安,「因為鹽水不是血,它不能攜帶氧氣,也不能止血,反而會稀釋剩下的血液,讓傷者更接近死亡。

一次次的救援經驗,消防隊與醫師都清楚,如果可以更早為傷患提供血液,就能多一線生機。國際上也有大量研究證實,院前輸血能顯著降低創傷死亡率,國際文獻也直指趨勢,院前輸血已從「不錯的選項」演變為「建議使用」的標準。

但是在台灣,看似簡單的輸血行為,卻因現行法規下,緊急救護技術員(EMT)不被視為正式的醫事人員,而受到阻礙,他們無法合法取得、保存或施打嗎啡等強效止痛的管制藥品,更遑論是需要嚴格溫控與管理程序的血液。

「我們不是醫療人員,所以沒有辦法拿到一到三級的管制藥品、也無法執行『輸血』的醫療行為,既然這樣,我們就把醫生帶到現場,」新北市特搜大隊慈福分隊小隊長陳暉翰道出雙軌派遣制度設計的初衷,更且,只有醫師在場還不夠,同時也需要有醫院願意供應院前救護所需要的管制止痛藥跟血品。

正是這股遺憾與無奈,推動新北市率先走第1步。新北市消防局從2018年開始,就與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合作,提供院前急救需要的管制藥品。2023年,消防局正式通過全國第1個「院前輸血」救護流程,同時新北市立聯醫三重院區也進一步「從藥頭到血牛」,一肩扛起特搜醫療組需要的血品,並解決繁複的行政流程,讓第一線救護人員沒有後顧之憂。

自此之後,「雙軌出勤」到達現場支援的醫護就有了血品和藥品可以使用。而在這個制度於2023年建立後,直到2025年7月才遇到第1個正式啟動的案例,且截至8月底已出動4次。

院前輸血制度解密:一場精心設計的四方協奏

當現場指揮官判斷傷患受困時間將超過1小時,且生命徵象不穩定時,一通電話回報指揮中心,便會啟動精密的救援制度。這是一套跳脫傳統線性流程的並行作戰系統:

首先,消防局指揮中心會同時派遣數個單位,距離災害現場最近的特搜分隊,負責執行核心的破壞與脫困任務;與此同時,指定分隊的救護車火速開往合作醫院,接運待命的醫生與護理師;而最關鍵的任務是慈福分隊或三重高階救護隊前往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領取救命的血液與管制藥品。這四方人馬,從不同地點出發,陸續匯集於事故現場,將原本孤立的院前救援與院內醫療,無縫銜接在一起。

然而,制度要落地,挑戰並不在醫療技術,而是複雜而棘手的行政難題,「錢怎麼付?」、「醫師的醫囑誰來開立?」、「跨院際的血品如何核銷?」這些看似瑣碎卻至關重要的問題,推動小組必須耗費心力溝通,在不更動現行法條的情況下,協調醫院、血庫、捐血中心、消防局、衛生局等多個單位,才找出解方。

除了流程問題,血液的形態也引起討論。在理想狀態下,對於大量出血的創傷病人,應該輸注「全血」,同時含有紅血球、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最接近人體原始的血液,然而,大多數捐血者捐的雖是全血,卻常被分離成各種成分血,供應於不同疾病的治療。

白豐誠指出,這種模式雖能讓珍貴血品被精準的使用,在創傷急救時,卻得分別以紅血球、血漿與血小板分開輸注,反而會造成輸血過程管理更為複雜。由於血小板的供應量少、加上保存條件特殊,新北目前只能退而求其次,先以紅血球加上血漿的組合支撐,雖然這樣的治療仍遠比單純的食鹽水滴注符合患者需求,但醫師們心中仍然期待,未來「低效價O型全血」能夠普遍供應和使用,才能真正貼近國際趨勢與治療需求。

這樣的討論,也與軍方的戰傷整備高度重疊。白豐誠來自三總,本身就是軍醫體系的一員,對於軍方來說,「血液就是戰備資源」,讓他對於院前輸血的議題特別有感,因此參與新北消防的成長同時,他也會向軍醫系統的同仁分享進展與成果,因為這不只是地方的醫療創新,更是國安層級的戰備思維,「血液如何被保存、調度與運送,直接關乎台灣在重大災害或戰爭時的韌性,」白豐誠直指。

從新北到全國,台灣院前輸血的未來藍圖一次看

在台灣,院前輸血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全國防災與血液韌性的挑戰。台灣幅員狹長,山區與海島眾多,災害頻仍,當大量外傷病人集中湧現,血液供應能否快速、安全、有效地送到前線,成了能否守住生命防線的關鍵。白豐誠認為,「消防系統在這麼嚴苛的環境都能做到,我相信軍方、中央也能做到,這件事不應只停留在新北。」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白豐誠與陳暉翰提出構想,並參與「總統盃黑客松」競賽,希望能爭取中央層級的支持。他們的藍圖分為3部曲:

1. 擴大網絡:在衛福部的協助下,讓更多醫院加入雙軌制度,成為供血點,解決目前僅有單一血品來源的困境。

2. 科技賦能:結合中華電信的技術,導入「無人機」運送血品與急救藥物。因在交通壅塞的都會區或地形崎嶇的偏鄉,無人機能夠不受路況限制,將血品在黃金時間內精準送達,將是救援效率的巨大飛躍。

3. 預置儲備:仿效美國德州模式,在災害熱點設置「智慧冰箱,預先儲備血品。透過遠端監控與無人機的定期輪轉,確保血品新鮮且不被浪費,期待能讓反應時間從現在的一小時,可縮短到10分鐘。

這個藍圖的終極目標,是建立台灣的「國家級血液供應韌性計劃」。這不僅是為了日常的交通事故或工安意外,放眼未來,不論是大規模天災,或是更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一個能在極端壓力下,穩定運作的院前醫療與血液供應網絡,將是守護國民生命安全最堅實的屏障。

「這可能要走10年的事情,如果計劃成功,或許2年就做完了,」陳暉翰充滿期待地說。從一個單純想為傷患止痛、輸血的初心,到一個關乎國家安全的宏大願景,這群人正用他們的專業與熱情,一步一腳印地,為台灣的緊急救護體系,開創一個更安全、更迅速,也更人道的未來。這不只是一場救援方式的革命,更是一場攸關每一個台灣人生命的「超前部署」。

看更多:【院前輸血】3年等待、一袋血的勇氣:台灣急救團隊如何把醫院推進車禍現場?

健康資訊不漏接!加入【康健雜誌Line好友】

延伸閱讀:

別再用壞習慣「養蟑螂」!專家點名:6行為+1種蔬菜最吸蟑

粒線體最愛的微量營養素,這些食物都有!打造抗癌好能量就這樣吃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