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甲狀腺失調竟引發高血脂!中醫辨證 4 體質,重建健康平衡、代謝順暢

Heho健康

更新於 11月10日09:21 • 發布於 11月10日11:21 • 黃慧玫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紊亂,甲狀腺疾病愈來愈常見。臨床上,不少患者在例行健檢中被發現「高血脂」,進一步檢查才知道背後的主因竟是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狀腺與人體代謝息息相關,它像「人體油門」,一旦失衡,脂肪代謝也會受到影響!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能促進身體代謝、加速脂肪分解、調節膽固醇利用率。

當甲狀腺功能低下時,代謝速率下降,脂肪分解變慢,血液中的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就容易升高;若功能過高,雖然代謝變快,但長期處於過度亢奮狀態,也會造成能量耗損、肝膽負荷過重,導致血脂紊亂。

周宗翰說明,這類患者常見症狀包括:怕冷或怕熱、體重變化異常、疲倦、情緒不穩、心悸、便祕或腹瀉、掉髮等。許多病人以為只是生活作息不佳,卻忽略了背後是「內分泌失調」在作祟。

中醫如何看待甲狀腺與高血脂

中醫如何看甲狀腺與高血脂的關聯?中醫並沒有「甲狀腺」這個名詞,但相關症狀早在古籍中已有記載,如「癭」、「氣癭」、「瘿瘤」等。在治療上強調「調氣血、顧臟腑」,能在西醫治療外,協助身體恢復內分泌與代謝平衡。

周宗翰表示,中醫認為,此病核心在於「氣機鬱滯、痰濁內生、肝脾失調」,情志不暢則肝氣鬱結,影響脾胃運化,使痰濁、瘀血積於頸項或體內,導致代謝異常與脂質失衡。

高血脂,在中醫理論中屬於「痰濁」範疇。痰濁不僅指可見的痰液,更指代謝產物無法順利排出、在體內淤積的狀態。若再加上氣血運行不暢,脂質更易滯留血管中,引起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

四大常見中醫證型與調理原則

肝鬱痰阻型

  • 症狀:情緒緊張、壓力大者常見。表現為頸部腫脹、胸悶易嘆氣、脅肋脹痛、口苦口乾。
  • 治法:疏肝解鬱、化痰散結。
  • 常用方藥:逍遙散合海藻玉壺湯加減,佐以柴胡、郁金、昆布、夏枯草。

脾虛痰濕型

  • 症狀:飲食不節、嗜甜油膩者常見。症見倦怠肥胖、腹脹、便溏、舌苔白膩。
  • 治法:健脾化痰、利濕降脂。
  • 常用方藥:二陳湯加茯苓、澤瀉、陳皮、白朮;可搭配山楂、荷葉促進脂代謝。

氣陰兩虛型

  • 症狀:常見於甲狀腺功能低下或長期服藥後體虛者。症狀為怕冷、乏力、心悸、皮膚乾燥、便祕。
  • 治法:益氣養陰、調補脾腎。
  • 常用方藥:生脈散合六味地黃丸加減,配以太子參、麥冬、枸杞。

陰虛火旺型

  • 症狀:多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者。症狀為心悸多汗、易怒、口乾咽燥、睡眠不安。
  • 治法:滋陰清熱、平肝潛陽。
  • 常用方藥:知柏地黃丸加夏枯草、牡蠣、龍骨,有助穩定情緒、緩和代謝過快。

中醫治療策略:從體質調整出發,重建健康代謝

周宗翰強調,中醫治療強調「辨證論治」,會依照甲狀腺功能高低與血脂指數差異,制定個人化方案。除了內服中藥,也常搭配針灸與耳穴療法,以達成「調臟腑、穩代謝、降血脂」。

他進一步說明,針灸可選取太衝、足三里、三陰交、氣海、天突等穴,調整內分泌、促進代謝;耳穴療法則可刺激交感神經、內分泌系統、肝膽區域,幫助調脂降壓。

此外,調整生活型態也是治療關鍵。中醫主張「藥食並行」,建議少食油炸、甜食、精緻澱粉,多攝取蔬菜、燕麥、黑豆、山藥、枸杞等能健脾化濕、滋補肝腎的食材。

周宗翰提醒,許多甲狀腺失調與情緒壓力密切相關。中醫強調「肝主疏泄」,情志鬱結會影響全身氣機,導致痰濁、血瘀。建議養成規律作息,避免熬夜與過勞,每日可練習腹式呼吸或靜坐冥想,讓肝氣得疏,內分泌自然平衡。

周宗翰強調,甲狀腺功能異常引起的高血脂,並非單純的「脂肪」問題,而是身體整體代謝與氣血失衡的表現。中醫治療講究整體觀,透過辨證調理、針藥並用與飲食修養,能幫助穩定甲狀腺功能、改善血脂數值,減少心血管風險。只要調氣血、顧脾腎、順情志,讓身體的「內在節奏」重新對焦,代謝自然順暢,健康也能慢慢回到正軌。

諮詢專家: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 周宗翰中醫師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吃很少卻胖、喝水也發胖、壓力大也肥!中醫點名 5 大易胖體質你中了嗎?

3體質易釀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如何透過中醫調理改善排卵狀況?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勿輕忽「攝護腺癌」

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資料,攝護腺癌在台灣我國男性中發生率居第三位,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三立新聞網
02

久坐4小時風險飆77%!最新研究曝「3習慣」最傷心臟 很多人全中

三立新聞網
03

她幫夫簽放棄急救,卻被全家人指責、在葬禮上被當空氣!醫嘆:活著的人竟這般沉重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年奪逾千條命!醫提醒胃癌早期無症狀,出現「5徵兆」:食慾不振、上腹悶痛...快做檢查

良醫健康網
05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三立新聞網
06

血管堵塞元凶非油脂!醫揭「精製澱粉、糖」才是真兇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