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罷免結果引爆「選後症候群」 心理門診預約激增
726大罷免投票剛落幕,開始出現「選後壓力症候群」。不少民眾有憂鬱、焦慮、食慾不振、自我價值低落等症狀,不僅心理諮商預約明顯增多,還有罷團舉行活動,陪伴支持罷免者重整心情。醫師提醒,若負面情緒持續影響生活超過2周,可尋求專業協助。
大罷免期間,國內政治氛圍緊繃,不少民眾甚至和親友大動肝火。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一名廣泛性焦慮患者,投票前已經因立場與家人不符而有口角,又不斷詢問身邊的人對選舉的看法,並對任何負面預測感到極度恐慌和沮喪,選後則因心悸、胸悶而無法入睡。
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26日晚上有醫師告訴他,接下來幾天排了很多場的團體心理諮商治療,也有心理支持團體針對政治事件提供協助,讓放不下情緒的人可以找人談談。
罷團「公共協作策略」(PCT)27日在濟南教會舉辦青鳥救傷所活動,現場由牧師陪伴,傾聽支持罷免的民眾心聲,「如果此刻的你,有需要被聆聽和接住心情,到這裡來,我們陪你一起療癒、一起面對。」
楊聰財表示,研究發現,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一般選民的貼文和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患常有的語言特徵與思維模式,都有「認知扭曲」的狀況,顯示對立的政治的思維會導致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均抱持誇張、絕對、非黑即白的看法。
因此,人們常在選後出現壓力症候群,常見症狀如焦慮與易怒、情緒低落與失落感、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等生理不適,以及人際關係困難等。
李俊宏表示,對於選舉結果出現和預期不符者,有的人情緒低落到吃不下、睡不著,出現災難性思考,覺得沒有希望、沒有未來、自己沒有用。他提醒,若低落的情緒持續2周以上,且影響到工作、家庭生活等,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李俊宏表示,選舉是同意和不同意的二元對立性質,容易激化人際關係,建議此刻可安排戶外或休閒活動,有助於個人從負面情境中抽離,最好是與家人一同參與,避免將開票之夜的情緒無限延續。
延伸閱讀
生活話題:豪雨轟炸中南部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