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壽命排行榜出爐!這些事你幾歲就不再做了?
你有沒有發現,隨著年紀漸漸增長,有些事情好像「自然就不想做了」?像是拍大頭貼、排兩小時的拉麵、參加聯誼、追最新的流行語等等,不是不能做,而是「嗯,好像也沒那麼有動力了」。日本博報堂提出一個有趣的概念叫「行為壽命」,「行為壽命」代表某些行為也有「壽命」,過了某個年紀,人們就不再想做或習慣不再做。這不代表變老,而是代表我們的生活重心、喜好、甚至體力,正在默默改變。那你呢?你覺得自己有哪些事還能撐超久?哪些又早已告別?一起來看看網友的「行為壽命」票選結果,或許會發現意想不到的自己。
LINE TODAY在首頁進行「「行為壽命」代表過了特定年紀就不想再做的活動,你覺得自己哪些能撐最久?」網路投票,共有超過2萬3千名網友參與,15.83%的網友認爲是「熬夜」、13.2%的網友表示應為「喜歡去吃到飽」、11.54%的網友認為「頻繁外食」會是最晚放棄的生活習慣、10.41%的網友覺得是「聽流行樂新歌」、9.22%的網友認為是「追求流行時尚」、「背包客式旅行」則有8.72%的網友覺得可以撐最久、8.63%的網友認為「高強度運動」才是會是最晚放棄的行為。
「有些事,再老也要做!」網友們對自己的「行為壽命」各有不同見解。像網友Bo Cheng 就直白表示:「什麼事都阻止不了我看妹子!我知道有人會說我膚淺,但膚淺讓我的生活充滿快樂!」追求開心比在意別人眼光更重要。也有不少人對「打電動、玩遊戲」永不退燒,網友Anna 和原徹媽都說:「玩遊戲到80歲都不會停止!」、「再老也要玩遊戲!」,就算年紀持續增長,熱愛的事也絕不輕易放手。
但也有許多網友感嘆,某些行為似乎真的有「有效期限」。網友Chang 就說:「很多學生時期才會做的事情,出社會或有家庭後就不太會做,像是夜衝、通宵唱歌、追日出、看流星雨、騎車環島等」都漸漸成為學生時期的熱血回憶。網友陳昱帆更表示:「過30就熬不了夜了」,網友Orange則憶起:「小時候就是跟著家裡頻繁搬家,但那時候覺得打包裝箱整理東西很好玩,但是搬了二三十次以後,長大了、老了,就覺得搬家好煩」,因為體力變化與生活責任,讓我們開始學著放過自己。有些行為會隨著年齡慢慢告別,也有些熱情能一路延續到老,行為壽命不是限制,而是我們在不同階段做出的生活選擇!
LINE TODAY「「行為壽命」代表過了特定年紀就不想再做的活動,你覺得自己哪些能撐最久?」投票活動已結束。最終投票結果與更多網友意見也歡迎上投票頁面查看。想表達個人看法與觀點,想與不同人參與主題討論,歡迎上LINE TODAY焦點,每日一投讓你重要議題不缺席,暢通同溫異溫層。你的一票就是啟動對話的開始。
生活話題:與AI共處的未來
顯示全部
留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