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課台20%稅率!232條款才是半導體細項關鍵 「洗產地」問題成談判焦點
美國宣布對台灣實施20%的對等關稅稅率,高於日韓的15%,引發各界關注。專家指出,雖然府院強調這僅是暫時性稅率,但更關鍵的是即將公布的「232條款」,特別是其中未提及的半導體細項。目前台灣對美出口中約有八成貿易額屬於232關稅課徵範圍,而對等關稅僅影響兩成。專家們認為,面對這些挑戰,台灣企業需清點供應鏈脆弱點,並考慮加大在美投資,以減緩可能的衝擊。
雲報政經產業研究院副社長柴煥欣表示,232條款完全是以美國國家安全為考量所進行的關稅條款,實際上將整個半導體領域分為16個品項,包含晶圓代工和記憶體。柴煥欣解釋,全球市占率高、可能威脅美國的產品會成為優先課徵對象,其次則是落實美國製造的要求。
美國在今年4月發起232晶片產業調查,針對特定進口品是否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可能採取提高關稅、設定配額或其他非貿易措施。這些都與台灣半導體核心產品出口密切相關,同時美方也要防堵透過台灣和東南亞「洗產地」的情況。柴煥欣指出,川普政府一開始就認定台灣可能是中國大陸洗產地的重要地區,這點與南韓不同,因此台灣如何證明自己能有效管制洗產地問題,恐怕會是232條款半導體關稅談判的重要條件。
2024年台灣對美國出口達到1114億美元,占總體出口23%,其中電子資訊產業出口占比71%,其他傳統產業約占29%。在美國232調查期間,半導體、顯示卡、伺服器等20項ICT產品關稅獲得豁免,而PCB、網通零件等產品則徵收10%關稅。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未來在晶片關稅方面,除了稅率高低外,主要關注點在於課徵範圍是全球各國都進行課徵,還是只針對台灣,這會造成程度上的差別。
美國長期高度依賴來自台灣的晶片,使台灣成為華府重點關注對象。除了祭出晶片法案提供補助,要台積電到美國設廠,232條款若將台灣的半導體關稅提高,都是台廠面臨的大挑戰。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表示,在成熟製程方面台灣可能較為尷尬,因為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甚至以色列都有晶圓代工廠。如果面臨同一稅率,台灣可能還有相對優勢;若稅率略高於對手,可能可以靠過去的合作關係和技術上的良率優勢維持客戶;但若面臨相對很高的關稅,客戶轉單到其他地方製造的可能性就需要考量。
一旦半導體關稅出爐,台灣最受波及的就是晶圓代工。即使外界預估高關稅可能偏重在成熟製程,但台積電的成熟製程仍在台灣,世界先進、聯電等也會連帶受到衝擊。戴志言進一步指出,這反而考驗台灣是否要增加對美國的投資,在當地設立供應鏈回應建廠需求。這將牽動下一個談判重點,包括對美投資貿易增加多少,是否有其他企業宣布前往美國。他提到日本和韓國承諾擴大對美投資,利用國內基金擔保促成產業增加對美投資額度或範圍。
專家分析認為,目前最佳談判策略是加大在美投資,布局全球,各家業者也需清點上下游脆弱點,做好應對策略。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生活話題:豪雨轟炸中南部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