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會東京成立120周年正值第3波「潤日」 日經:日本是中國革命搖籃
今年是孫中山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下稱同盟會)屆滿120周年的日子,也剛好迎來了中國人移民日本的第三波浪潮。日經撰述委員中澤克二為此撰文指出,若沒有孫中山的同盟會就不會有中華民國,之後的中共政權也將被改寫;在此前提下,日本就是中國新政權的搖籃。
沒有東京就沒有同盟會 沒有同盟會就沒有新中國
中澤克二21日在日經發表一篇主題為「日本是中國革命的故鄉:120年前的『潤日』,令人關注的第三波走向」的文章,指出中國迄今共有三波潤日(移民日本),第一波就是1905年同盟會成立之時,第二波是中日建交後的1980年代,第三波為現在。
8月20日為同盟會在東京成立120周年,其後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滿清,並於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東京是同盟會最佳的革命基地,因為可以遠離當時清廷的追捕,讓革命志士有安全的庇護所。同盟會成立地點現為東京大倉飯店,裡面有一座紀念碑寫著「中國同盟會發源地」。
第一波潤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中澤克二直言,東京曾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但這對北京政府來說有些尷尬,因為北京正強調抗戰勝利80周年是中共歷史的一個重要篇章。北京9月3日將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以及閱兵式,宣傳中共在抗戰中扮演關鍵角色。
多數中國人民並不知道東京其實是新中國的發源地;中共未將這一事實納入教育體系,也未透過宣傳灌輸。因此,前往同盟會紀念碑參觀的中國人自然不多。
除了大倉飯店的同盟會舊址之外,東京文京區的白山神社內也豎立著一座孫中山紀念碑。碑文記載,孫中山曾在此立下誓言,要在自己的祖國革命成功。
除了孫中山等革命志士外,20世紀初,魯迅與周恩來等人也從中國來到日本,掀起了第一波中國人移居日本的浪潮。以《阿Q正傳》聞名的魯迅曾至仙台學醫,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年輕時則在東京學習。清末民初時期,許多赴日中國人都是關心國家未來的知識分子。
第二波潤日:中共與日本建交
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共在北京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國則隨著國民黨撤退至台灣。1972年9月29日,《中日聯合聲明》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正式建交,因而引起了第二波中國人移日潮,當時日本的發展讓許多中國人感到著迷,因此許多中國人前來日本一邊留學一邊工作。
第三波潤日:反習逃走中
如今,日本正經歷第三波中國移民浪潮,這次規模龐大,大批中國人湧入日本,大舉購置房產,並將資產從中國轉移到日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富人階級與知識份子不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政治與經濟政策,也因此出現了「潤」與「潤日」的新名詞。
第一波和第三波中國移民潮都以知識分子為主。巧合的是,如今的中國移民大多選擇居住在東京文京區,亦即孫中山曾經居住的地方,因為文京區有利於子女的教育。
同盟會誕生已過120年,如今日本再次扮演搖籃的角色,這次會孕育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