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 中國社保大屠殺! 連鎖餐飲繳不出紛倒閉 「這族群」意外爆紅企業搶著要.....
Newtalk新聞
9 月 1 日起,中國最高法院關於社會保險的新規正式生效,明確雇主與勞工事先「約定」不繳納社保的協議屬無效,勞工離職後若要求補繳並獲得補償,法院將予以支持。此舉被視為對企業繳納社保義務的再度強化,也正在深刻改變中國連鎖餐飲與茶飲行業的用工生態。
事實上,《勞動法》自 1995 年即已規定強制繳納社保制度,至今已運行近 30 年。但隨著靈活用工、平台經濟、外包模式普及,不少行業長期存在「不繳社保」的潛規則。對利潤空間有限、人力成本沉重的餐飲業而言,聘用不繳社保的兼職人員成為節省成本的常見手段。
新規一出,加盟店用工成為焦點。業內人士透露,直營門市多會為全職員工繳納社保,但加盟商因自主簽約,是否繳納則差異甚大,部分甚至以現金發放「社保補貼」替代繳費。計算結果顯示,以上海最低繳費基數 7,384 元人民幣為例,企業每名全職員工每月需支出約 1,897 元的社保費用。以瑞幸咖啡在上海約 1,481 家門店計算,若每店僅有 1 名全職員工,每月社保成本就高達 280 萬元。
對於人員流動率高的行業,加盟商還面臨手續繁瑣、員工短期離職等問題。有華南地區茶飲加盟商坦言:「可能手續還沒辦好,人就走了。」
在壓力下,不少品牌轉向增加兼職與外包比例,甚至招募退休人員。麥當勞與北京環球影城便明言,聘用退休人員可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降低社保壓力,同時獲得經驗豐富、時間靈活的勞動力。這一做法也被媒體稱為「銀髮經濟」的意外產物:既解決了企業的用人成本問題,也讓退休人員再度投入職場,發揮價值。麥當勞中國回應稱,對全職員工依法繳納社保,並為退休返聘員工提供商業保險與相應福利。
然而,兼職用工同樣存在灰色地帶。根據規定,非全日制員工每日不得超過4小時、每週不得超過 24 小時,雇主需為其繳納工傷保險,員工自行繳納養老與醫療。但業內人士指出,實務中不少兼職員工超時工作,且未獲任何保險保障,一些品牌甚至出現「兼職 」模式,讓兼職人員實際承擔全職工時。
新規落地後,部分中小餐飲業者選擇直接退場。遼寧一家名為「星海灣裡」的餐廳老闆就在影片中坦言,社保成本「實在交不起」,因此決定關門結束營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