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潔癖不只是愛乾淨?醫揭 2 大精神警訊:強迫症與強迫人格大不同

Heho健康

更新於 11月14日08:43 • 發布於 11月14日10:43 • 周佩怡

一名六旬主婦 A 長年經常檢查家中地板是否有落髮,儘管已確認乾淨,仍會在短時間內反覆查看十多次,甚至外出買菜途中會突然折返家中再次檢查,但其實家中其他地方反而雜亂不堪。另一六旬主婦 B 則對整體秩序要求極高,力求桌椅對齊、毛巾四角要平整、冰箱內食物分類排列,也會因家人打亂秩序而動怒。精神科醫師表示,該兩例看似潔癖,實為強迫症或強迫人格的警訊,且成因、治療方式截然不同,延誤介入恐陷入焦慮循環。

「強迫症」思考與行為重複、無法控制 VS.「強迫人格」追求完美與秩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指出,主婦 A 屬於強迫症(OCD)患者,常陷入「明知不合理,卻停不下來」的思考與行為模式。過去治療以心理諮商為主,效果有限,現則多採用抗憂鬱劑為主的藥物治療,有時輔以抗焦慮或抗精神病藥物,多數患者經一年穩定治療後,大腦功能可恢復平衡,並逐步停藥。

主婦 B 則屬強迫人格,這類患者不會重複檢查同一項目,但多追求秩序、完美與控制感,有時表現在囤物傾向,難丟棄舊物、認為未來一定用得到。目前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必要時搭配抗焦慮或安眠藥物,大多能在症狀穩定後逐步減藥。

強迫問題為大腦功能暫時失衡,多數治療後可恢復正常

「強迫相關問題並非意志薄弱或太愛乾淨,而是大腦功能暫時失衡的表現。」楊逸鴻表示,當整潔、完美或檢查行為造成焦慮、失眠、人際緊張,便應尋求專業協助,學習適度放手,在治療及家人支持下,多數患者都能成功恢復生活節奏。

文/周佩怡、圖/Emily

諮詢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

延伸閱讀:

家裡總是塞滿滿!囤積物品是不是一種病?如何區別合理的囤積行為或囤積症?

櫃姊莫名與顧客吵架遭解雇 原來是思覺失調症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勿輕忽「攝護腺癌」

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資料,攝護腺癌在台灣我國男性中發生率居第三位,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三立新聞網
02

久坐4小時風險飆77%!最新研究曝「3習慣」最傷心臟 很多人全中

三立新聞網
03

她幫夫簽放棄急救,卻被全家人指責、在葬禮上被當空氣!醫嘆:活著的人竟這般沉重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年奪逾千條命!醫提醒胃癌早期無症狀,出現「5徵兆」:食慾不振、上腹悶痛...快做檢查

良醫健康網
05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三立新聞網
06

血管堵塞元凶非油脂!醫揭「精製澱粉、糖」才是真兇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