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會客廳的多維面相《山下有松》
秉持自知自在的東方哲學,包袋品牌「山下有松」致力於探索符合新生代生活體驗與價值觀的實用設計,品牌邀請建築營打造一處會客廳,結合展覽、接待、會議、拍攝、直播等諸多功能,通過設計語言傳遞企業文化,讓遊客沉浸式體驗產品理念。
本案原是立於北京一處文創園區內的單層合院式坡屋頂廠房,遠離都市喧鬧且環境清幽,饒富人文氣息,建築雖具有工業美感,卻缺乏獨有特色。
因應業主期許,設計團隊解構品牌內涵,重塑建築界面並梳理動線,通過開設大小不一的景框優化室內採光與通風條件,構成嶄新的內外關係,賦予其獨特的空間感染力與識別性。
內外交融
整體空間以「景框合院」的概念為出發點,沿用原建築的合院格局和輕鋼桁架結構,環繞庭院中心設置的如鏡水面,順勢形成洄游動線,沿途編布咖啡廳、工作間、會議室、展廳和廁所等場域。
新規劃也精心安排立牆,打造大小不一的窗景,利用玻璃的通透降低隔牆分野,破除傳統的封閉界線,建立內外交融、層次分明的空間感受。
置於迎賓首位的咖啡廳,和位於其後的產品展示廳,是兩處佔地最大的重點空間。作為來客的第一印象,咖啡廳的設計尤為講究,精算景框效果,令窗外的地平線與室內的家具線條共同構景,突顯視感開揚、綿延的感受。
空間兩側皆採用落地玻璃窗,並以此延伸吧台和卡座,為用餐場合建立內外交流的聯繫,彷彿將室內景致化為生動櫥窗,也藉著晴雨光影投映入室,豐富牆面的動態表情。
為加強裡外交融的通透感,圍繞庭院四周的立牆逐一開設景框,因應各區的公、私層級決定窗口朝向,除了塑造有呼吸節奏的場景互動,也照顧必要的隱私保護;面向庭院的窗口配以電控幕簾,讓使用者視需求調控開合。
原建築廠房的室內輕鋼桁架布置密集,空間感受單調且壓抑,新規劃因應不同的功能場域與建築條件變造頂上空間,在天花設置漏斗形景框,讓灑落的天光飽滿室內氣氛,同時拉高空間體感。
圖片提供」建築營設計工作室
閱讀全文請點連結,到interior官網探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