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最新十大死因公布!癌症連43年居首、自殺重返十大、糖尿病死亡驟降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6月17日09:18 • 發布於 06月17日09:18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葉懿德 圖/photoAC
最新十大死因公布!癌症連43年居首、自殺重返十大、糖尿病死亡驟降

衛福部公布2024年十大死因統計,癌症仍居首位,整體死亡人數下降,但有些死因卻逆勢攀升,特別是自殺再度進榜,死亡率年增近4%,成為重大心理健康警訊。

整體死亡人數下降,主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大減

2024年,全台死亡人數為20萬1,383人,較前一年減少4,192人,降幅為2%,標準化死亡率較前一年下降4.5%。

去年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自殺。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分析,死亡人數下降與新冠肺炎、糖尿病死亡人數減少有關。新冠死亡從8962人驟降至2962人,排名從第6名跌出前十,至第14名。

2024年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4萬9479人,佔總死亡人數74.2%,與2023年相比,2024年標準化死亡率除肺炎、自殺上升,其餘均下降,其中以糖尿病、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事故傷害降幅較明顯。

衛福部統計處科長呂淑君進一步指出,2024年死亡統計已恢復疫情前水準,85歲以上死亡人數占30.7%,較2023年減少2488人,死亡年齡中位數為77歲,與前一年相同。

癌症已連續43年高居死因之首 攝護腺、卵巢癌死亡率皆升

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前列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與前一年順位相同,沒有變化。

2024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4,032人,佔總死亡人數26.8%。肺癌、肝癌與大腸癌連續21年穩居癌症死因前3名,乳癌、口腔癌等癌症的死亡中位數相對年輕,顯見有年輕化趨勢,民眾在於早期篩檢與生活習慣改變仍需留意。

值得注意的是,若觀察標準化死亡率,除了攝護腺癌、卵巢癌上升,其餘均下降。對此,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指出,攝護腺癌主要原因是人口老化,疾病年齡中位數一直在82歲,另外,也由於攝護腺癌、卵巢癌缺乏有效實證,在篩檢方面較不被推行,因此難以透過此方法有效防範。

雖然死亡率略升,但標準化死亡率持續下降,近10年平均年降1.5%,顯示在高齡化社會下,篩檢和早期介入發揮一定成效。賈淑麗指出,今年起擴大五癌篩檢對象,並試辦糞便抗原檢測幽門螺旋桿菌,以強化胃癌防治。

截至5月底,癌症篩檢已達27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50萬人次,其中約38萬人為新納入資格者。「去年透過篩檢發現6.1萬名癌症或癌前病變,9成以上為早期,有助提升治療成效,」賈淑麗說。

自殺重返十大之列,青中壯族群都呈上升趨勢

自殺時隔14年,再度重返十大死因。呂淑君說,113年自殺人數為4,062人,相較112年增加164人,增幅4.2%,是十大死因中增幅最大的。

經年齡層分析,除了「0~14歲」及「65歲以上」族群自殺人數較前一年減少,其他15~64歲青中壯族群都呈現上升趨勢,反映社會整體心理壓力日益升高。

其中,死亡中位數僅52歲,中壯年族群仍是主要影響範圍,45~64歲者死亡人數最多,佔比逾3成;但25~44歲及65歲以上族群的死亡率亦同步上升,呈現全面風險擴散的趨勢。

心理健康司代理司長鄭淑心說,去年就開始留意到青壯世代自殺有上升趨勢,因此去年8月推出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來因應,截至今年5月初,服務人數已達5萬4000多人,亦表示民眾確實有需求,也會持續給合相關部會投注資源。

針對各年齡層自殺原因還有待進一步分析釐清。不過,長者自殺人數下降,鄭淑心歸功於憂鬱症篩檢的成效,去年篩檢人次就多達70萬人次。

鄭淑心強調,自殺往往非單一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等各方面,衛福部會持續跨部會合作,實施多層次的防治策略,同時持續倡議自助、求助與助人文化,自殺防治,人人有責。

糖尿病死亡下降幅度最大,但仍居第5大死因

相較之下,糖尿病的變動幅度令人矚目。2024年糖尿病死亡人數為10,663人,較前一年驟降8.3%,是十大死因中減幅最大的,標準化死亡率降幅更達11.6%,下降至20.2人。

不只糖尿病,連帶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也連帶下降。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指出,全國門診透析就醫人數逐年下降,這與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共照模式與擴增給付新藥物SGLT2抑制劑有關,未來將進一步強化高風險族群的預防與介入機制,可望持續觀察。

男性死亡率高,死因排名也大不同!

以性別區分,2024年男性死亡人數為11萬6,048人,女性為8萬5,335人,男性死亡率為女性的1.4倍。其中又以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男性死亡率為女性2.6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為2.5倍,差異較明顯。

男性十大死因前3名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而標準化死亡率以肺炎上升,糖尿病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降幅明顯。但男性在肝硬化與口腔癌死亡率上,遠高於女性,顯示生活型態與健康行為對男性影響深遠。此外,自殺死亡中男性佔比達63%,死亡率是女性的近2倍,凸顯心理健康問題,仍存性別與求助障礙的問題。

女性十大死因前3名同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而標準化死亡率,除腦血管疾病、血管性及未明確的失智症、衰老上升,其餘下降,糖尿病降幅明顯。

不同於男性的是,失智症與衰老在2024年分別上升至女性死因第8與第10名,顯示女性長壽但晚年照護需求更高,應強化社區支持與長照系統整合。

總體而言,超高齡社會之下,死亡主因與高齡共病高度重疊,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與腦血管疾病同時成為長者主要死因。從最新死因統計,可看出整體死亡人數下降,顯示醫療、公衛努力有成效;但另一方面,自殺重新進榜、肺炎與老年死亡風險升高,未來除了持續強化早期診斷與慢病管理,更應補強心理健康照護、高齡照護體系。

延伸閱讀:

聰明人都在用!自費「防坑」4寶,讓你告別醫療冤大頭

2025新冠疫苗:預約方法、JN.1疫苗副作用、接種注意事項一次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