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金大轉向:美股失寵 非美股權基金創4年半最大流入
全球美國以外股權基金,在 7 月份迎來逾 4 年半以來最大的資金流入。投資人正因對美國經濟的擔憂、股市估值過高以及美元走弱等因素,將資金從美國市場轉移。
此類基金早於今年初便見資金流入,主因是當時美國總統川普的經濟政策已影響美國市場的吸引力。7 月份的顯著增長,則暗示著持續性的多元化轉向,特別是流向受益於更寬鬆貨幣條件和改善增長前景的歐洲及新興市場。
根據 LSEG Lipper 數據,全球非美股權基金 7 月份共獲 136 億美元資金流入,創下自 2021 年 12 月以來的新高。相較之下,專注於美國的股權基金則流出 63 億美元,這已是連續第 3 個月的贖回潮。
Shelton Capital Management 的首席投資長 Derek Izuel 指出,未解決的貿易談判和第三季初即將到來的政策期限,仍帶來持續風險。他認為,若增長差異持續縮小或聯準會維持限制性貨幣政策,持續的不確定性可能再度引發美國股市的資金外流。
股市表現的差異是美國股市資金外流的另一個關鍵驅動因素。今年以來,MSCI 亞太 (日本除外) 指數上漲約 14%,MSCI 歐洲指數增逾 19%,兩者均超越了標普 500 指數 7.2% 的漲幅。此外,美元今年已下跌約 10%,進一步放大了美國投資者在國際市場的收益。
從估值來看,MSCI 美國指數的未來 12 個月本益比為 22.6,顯著高於 MSCI 亞洲的 14.4、MSCI 歐洲的 14.2 和 MSCI 全球的 19.7。
儘管全球多元化仍是投資焦點,但 SEI 首席投資長 Jim Smigiel 表示,現在判斷近期資金流動是否標誌著一個持續的轉變,仍為時尚早。他認為:「我們視此近期趨勢為從地理角度進行的策略性再平衡,以達到中性倉位,而非對美國採取任何減持。」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