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20% 學者:產業衝擊有限!不管什麼數字、唱衰者都說向美國跪下
Newtalk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20%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稍早強調,這只是暫時性稅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稅率可望再降。對此,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今(1)日表示,對台灣的產業造成的「衝擊有限」,台灣有一堆人都在唱衰美台關係,不管關稅談到什麼數字,對這些人來說,都是向美國跪下去,最可惡的是,那些嘴巴說自己是台灣人,享受在台灣社會的好處,然後卻試圖把台灣的主權與民主賤賣給中國的第五縱隊。
葉耀元在臉書發文表示,今天早上公布了暫時性關稅,初步為20%。依照川普對日本與韓國的態度,以及這兩國所做出的讓步,台灣出口到美國的關稅在其他條件談妥後,大概會降到15%這個基準,「這些條件想當然爾,就是要台灣零關稅開放進口美國商品,以及加大台灣企業在美國的投資,尤其是台灣晶片產業與AI配套產業」。
針對外界擔心,上述這些條件會不會對台灣的產業造成衝擊?葉耀元認為,「衝擊有限」,但政治機會卻是極高。首先,多數人都擔心開放進口美國農產品會讓台灣農業遭受破壞性的影響。但若把美國農業的強項拉出來跟台灣作比較,美豬美牛本來就在進口了,而且台灣本土牛豬還是以高價位維持穩定的市場供給。
至於美國雞肉雖便宜,但葉耀元說,真的跟台灣的有差(你不會喜歡吃的);玉米、大豆,我們本來就沒有什麼在種,哪有什麼差,這其實會讓台灣市場價格變得更便宜,也不用買中國貨。
稻米會有衝擊,但葉耀元強調,台灣米的素質還是比較好,價格跟政府補助要加上去就可以;至於水果的話,除了櫻桃、蘋果、葡萄這些美國極具優勢的水果外,誰可以跟水果王國比水果呢?講了老半天,到底有什麼要擔心的?「相信我,住在美國快20年的我,什麼都吃過,什麼都比較過了」。
「就算是農產品的影響有限,但汽車零關稅勢必會對國內汽車製造業產生衝擊?」葉耀元則說,讓國內汽車業產生更多衝擊,不要再保護他們比較好。至於其他產業,其實台灣的中小企業以及科技產業都極具競爭力,而且很難被美國現有的製造業給取代,所以開放貿易反而是對台灣更有利,絕對是利大於弊。
此外,有不少人擔心,加大台灣產業(尤其是晶片與AI產業)在美國的投資,會不會導致核心技術產業外移,護國神山出走美國?葉耀元分析,台灣的技術核心並不是在這些公司身上,而是在台灣高科技產業內眾多的偉大工程師。這些工程師多數根本就不想離開台灣,因為台灣社會的便利性跟舒適性是美國很難相比擬的。所以只要技術人才沒有外移,這些科技產業的根本就還是會留在台灣,尤其是研發的部門。
葉耀元指出,在美國進行投資,不僅可拉近這些科技業在跨太平洋的合作,同時間讓台企更有機會跟美國的國防與工業體系進行整合,讓美國與台灣在高科技產業鏈上密不可分,「我不知道有什麼方式比這個更好,可以讓中共知道:台灣的重要性是美國的國家利益」。
既然如此,為什麼國內還是很擔心相關產業的衝擊?葉耀元說明,兩個原因,一是,雖然開放進口不會造成破壞性的衝擊,但還是會讓國內產業面臨競爭,加上配套的貨幣政策(如台幣升值),最終造成企業的利潤下降。但只要下降的幅度還在允許的範圍內(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政府要花那麼多時間跟各個產業與美國政府一直斡旋討論的原因),問題就不會太大。
再者,葉耀元直言,台灣有一堆人都在唱衰美台關係的發展,用疑美論/疑川論來看待所有兩國之間的互動。對這些人來說,不管關稅談到什麼數字,不管還有什麼其他的配套措施,「我們都是向美國跪下去,賤賣台灣給美國啦」。這些人真正想做的事,是去貶低美國與美台之間的合作,然後倡導台灣應該要跟中國走在一起,才會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的一個關鍵樞紐。
葉耀元批評,這些人若是基於國族認同去說這些話,那也就罷了,最可惡的是那些嘴巴說自己是台灣人,享受在台灣社會的好處,卻試圖把台灣的主權與民主賤賣給中國的第五縱隊」,「中國那麼好,你怎麼不直接投誠呢?講白了,你就是在享受『兩邊遊走』所帶來的好處嘛!」
葉耀元說,除了上述這些人外,他對於美台關稅談判最後的結果,一直都抱持樂觀的態度,也希望可以盡早談到15%或是比這個數字更好的結果。不管台灣社會內部怎麼討論這件事,都無法否認台灣在地緣政治上就是夾在美中競爭之間的一個關鍵,而且這件事從1945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過,「除非你有辦法把台灣移到大西洋去」。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