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經細胞到免疫系統:阿茲海默症的影響超乎想像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一直被認為只是單純影響大腦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最新研究指出,影響遠不只這樣。研究顯示,導致阿茲海默症的關鍵因素,類澱粉樣蛋白-β(Amyloid-β,Aβ)異常堆積,除了造成神經損傷,也會改變腸道免疫系統,不僅是阿茲海默症致病機轉全新視角,也揭示腸道免疫系統或許是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目標。論文 8 月 29 日發表於《Cell Reports》期刊。
從大腦到腸道:類澱粉樣蛋白-β 的遠距效應
團隊用自發性產生阿茲海默症的基因改造小鼠實驗。發現小鼠大腦 Aβ 累積,腸道免疫系統也劇烈改變,有些免疫細胞數量異常增加,另一些減少。這些變化於阿茲海默症初期就會出現,且 Aβ 堆積量愈多,免疫細胞數量變化就愈明顯。
進一步分析顯示,小鼠受損大腦會分泌 CXCL12 細胞激素,已知負責調節免疫細胞遷移。但本次研究發現,經血液循環,CXCL12 能調節遠端腸道免疫細胞,挑戰阿茲海默症傳統認知,原來大腦病變不只影響神經系統,還會改變腸道免疫微環境。
此外, 研究員在阿茲海默症小鼠腸道,發現特殊「抗體分泌細胞」(antibody-secreting cells)數量顯著增加。這類 B 細胞通常負責腸道黏膜防禦,保護腸道免受病菌入侵。然這些小鼠抗體分泌細胞不僅數量增多,還有過度活化傾向,可能導致腸道慢性發炎。結果顯示,腦部病變已藉細胞激素「遙控」腸道免疫細胞,並可能引發大腦與腸道惡性循環。
神經與免疫雙向溝通
這項研究還提供大腦與腸道「雙向」溝通的直接證據。過去研究多強調腸道如何影響大腦健康,如腸道菌群失衡可能加劇神經退化、導致心理疾病等。此次研究揭示,腦部病變可反向經化學訊號調控腸道免疫細胞,代表阿茲海默症治療策略不應僅針對神經系統,也可考慮從調節腸道免疫微環境著手。
這項發現挑戰長久「阿茲海默症只是大腦疾病」觀念。阿茲海默症很可能涉及多種器官與系統的複雜疾病,不僅影響神經功能,也改變腸道免疫細胞。這種跨系統疾病,兼顧大腦與腸道整合治療,或許才能真正有效減緩疾病惡化。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