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30歲養生男不菸酒!「1症狀」發現大腸息肉 醫驚:再晚恐癌變

TVBS

更新於 9小時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 伍芸彤
大腸息肉年輕化。(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近年來大腸癌發生率有年輕化趨勢,胃腸肝膽科醫師張振榕分享,一名30歲年輕患者不菸不酒,不吃高熱量或油炸食物,且生活作息規律,只因「1小症狀」不放心去檢查,沒想到在腸道內發現一顆近1公分息肉,讓他不禁有感而發,「大腸息肉年輕化,別以為自己還年輕就沒事!」

大腸息肉年輕化 40歲後發生率上升

張振榕在臉書發文指出,近年來大腸息肉在台灣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根據統計,台灣人年滿40歲後,息肉的發生率會逐年上升,而超過50歲的大腸息肉與大腸癌風險更是顯著增加,因此國健署建議50歲以上每兩年應定期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必要時安排大腸鏡。

30歲男不菸不酒 排便習慣改變揪出大腸息肉

他分享一起實際病例,日前在門診遇到一名30歲年輕患者,不抽菸、不喝酒也不愛吃高熱量或油炸食物,生活作息算是規律,只是因為年輕同事確診大腸癌第四期,加上自己最近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所以決定做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大腸裡有一顆接近1公分的息肉。

張振榕直言,這種大小息肉若再延遲幾年,癌變的機率將大幅增加,幸好這次及早發現並切除,避免了未來可能的癌症風險。值得一提的是,該病患的工作與微波有關,不過張振榕強調,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目前僅將微波歸類為2B級可能致癌物,代表可能存在風險,但目前科學證據仍不足以確認因果關係,仍需更多研究。

張振榕提醒,排便習慣改變務必要重視,若出現排便頻率改變、糞便變細、便血、腹痛等情況,不論年齡都應盡早檢查。國健署建議50歲至74歲民眾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應進一步安排大腸鏡,但需注意,潛血檢查有可能漏掉沒有出血的息肉或早期癌症,因此若有症狀或高風險因素,不能只依賴潛血檢查。

張振榕表示,大腸鏡是最直接且精確的預防方式,不僅能完整觀察腸道,還能同時切除息肉,避免日後癌變,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方法之一;而生活健康並不等於零風險,即使沒有抽菸、喝酒、吃高油高糖,也可能因家族史、基因或其他環境因素而罹患息肉或大腸癌,大腸息肉與大腸癌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TVBS》提醒您:

◎吸菸有礙身體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飲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請勿酒駕

◎未滿18歲者禁止飲酒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鬼月避邪有撇步!中醫推「避邪香囊」保平安 助醒神又化濕

隱藏肥胖推手!醫曝手搖飲真相「微糖=3顆方糖」:恐代謝失衡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20多歲同事腸癌末期 30歲男竟也中!醫揭危險因子

三立新聞網
02

羅志祥66歲母親罹「阿茲海默症」…醫:1飲食法「逆轉腦齡7.5歲」,這些傷腦食物要少吃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3

比橄欖油更猛!「1油品」能穩血糖、護肝:3個月就見效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