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罩頂 中國第二季GDP成長達5.2% 優於外界預期
在美國總統川普重新入主白宮、並接連對中國商品揮下關稅重錘之際,中國經濟在2025年上半年卻展現出超出外界預期的韌性。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中旬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同比成長5.2%,略低於第一季的5.4%,但符合經濟學家預期;整體上半年GDP成長5.3%,高於全年「5%左右」的官方目標。
面對川普政府毫無預警加徵關稅、單邊主義風潮再起的外部環境,中國出口表現反而逆勢而起,成為推升經濟成長的關鍵引擎。中國海關日前公布,2025年前六個月出口同比增長5.9%,優於市場預期。
川普關稅猛攻,中國製造依舊強韌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出口動能強勁的一個關鍵背景,是美中雙方上月在倫敦達成一項臨時性「貿易休戰協議」,協議一度緩解部分關稅壓力與摩擦點。然而在此之前,川普於春季已將部分中國商品關稅提高至145%,形同將其排除於美國市場之外。
儘管對美出口下滑達10.9%,但中國出口商迅速轉向其他市場。根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對東南亞出口增加13%、對非洲出口成長22%、對拉丁美洲增長7.2%、對歐盟增長6.6%,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對美出口的減幅。
然而,這種「出口轉進」策略也引發美方警覺。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華府擔憂中國企業透過轉運、改標等方式繞過美國關稅。例如,川普政府近日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其中納入針對「轉運商品」的高額關稅條款,雖未明言針對中國,但北京高度警戒,視之為針對中國商品的最新圍堵手段。
工業與製造力強勁支撐經濟表現
中國工業生產亦呈現回溫。6月工業增加值年增6.8%,高於5月的5.8%,也優於市場預期的5.6%。儘管面臨外部壓力,中國製造業仍保持高產能運轉,體現其在供應鏈與全球製造格局中的穩固地位。
不過,這樣的成長並不均衡。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經濟仍深受內需疲軟與房地產市場下行拖累。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成長4.8%,較5月的6.4%顯著下降,亦低於市場預期的5.6%。此一趨勢顯示,消費者信心仍未恢復。
房地產成為主要拖累,投資信心低迷
房地產市場疲弱對整體經濟造成明顯壓力。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投資驟降11.2%,新開工面積下滑達20%,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亦從前五個月的3.7%降至2.8%。房價跌勢持續,6月中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下跌0.27%,年初以來累計下跌4.7%。有56個城市出現房價下滑,較5月增加。
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坦言,房市低迷不但壓抑投資,也影響消費信心,呼籲進一步政策介入以穩住房市。
高科技產業展現潛力,但遭房市拖累
儘管房地產疲弱,部分高科技產業仍持續展現潛力。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在電動車、機器人等新興製造領域逐步顯現優勢,有分析認為,這些產業的增長潛力仍受到房市低迷與消費者信心不足所抑制,因爲企業與家庭在當前環境下有明顯的「儲蓄傾向」,反映出對未來經濟走勢缺乏信心,也進一步限制了消費與投資的回溫。
通縮與信貸雙壓,政府政策面臨挑戰
此外,通縮壓力依然存在。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雖然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五個月來首度上漲,但漲幅微弱,無法構成明顯通膨趨勢。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仍持續收縮,創下去年7月以來最大跌幅,反映製造業仍面對內外需雙弱與價格壓力。
信貸方面,6月銀行貸款與整體信貸增長均有回升,結束數月來的疲軟走勢。但專家警告,若無新增財政刺激,信貸擴張恐難持續,資金傳導至實體經濟的效果仍有待觀察。
儘管上半年經濟成績達標,但中國下半年挑戰仍大。8月中旬是川普關稅「90天暫停期」的截止點,雙方能否在此之前達成更具體貿易協議,將是全球關注焦點。
同時,如何提振內需、穩定房市、重建民間信心,亦將決定中國全年經濟能否穩中有進。美中關係的不確定性與全球供應鏈重構的風險,也為中國經濟下一步走勢投下變數。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