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芒星不再耀眼!Mercedes-Benz(賓士)為何發布獲利預警 大幅下修全年財測?
一般而言,品牌是企業的重要競爭優勢,能在景氣低迷時穩住銷量。然而,當產業面臨劇烈變革時,品牌優勢不一定有用,Mercedes-Benz(賓士)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案例。
Mercedes-Benz(賓士)2025年上半年全球乘用車銷量約為90萬台,較去年同期的96萬台下滑6.22%。其中,核心市場西歐銷量僅小幅年減約2.9%,北美市場則減少約6.1%;但亞太區銷量年減幅卻達10.8%。尤其中國市場作為亞太區銷量主力,佔比近三分之二,較去年大幅下滑14%,成為賓士全球銷量衰退的主要拖累因子。
賓士全球銷量年減6.2%的背後因素很多,有可能部分受到總體經濟環境的影響,但從亞太區的顯著跌幅來看,更大的壓力來自於電動車滲透率快速上升所帶來的衝擊。
市場其實早有共識,在中國,電動車銷售占比不斷上升,直接擠壓了以傳統燃油車為主力的賓士在當地的市場空間。
電動車賣不動,這才最糟糕
長期以來,中國被視為德國汽車三巨頭的「應許之地」,不僅貢獻了近三分之一甚至更高的全球銷量,亦創造出遠高於其他市場的利潤。但如今,這台曾經的超級提款機,正在變成殘酷的絞肉機。以賓士為例,2024年中國市場的銷量占其全球總銷量約34.4%。
但在電動車市場競爭上,賓士的表現未見起色。
根據標普Visible Alpha數據,該公司2025年上半年共銷售18萬台電動乘用車,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約10.5萬台,純電動車(BEV)約7.5萬台,總量與去年同期約略持平,顯示其電動產品缺乏吸引力,不僅無法有效與中國本地競爭對手抗衡,在其他市場也賣不動。
換句話說,賓士不僅僅只是現在車賣不好而已,在電動車不具吸引力的情況下,失去的可能是多年期的增長機會,這才是最大問題。
加上關稅成本上升,賓士發布財務預警
雪上加霜的是多出來的關稅成本,導致7月底賓士發布獲利預警,宣布大幅下修2025年全年財務預測,震撼市場。該公司將汽車部門的調整後銷售利潤率預估區間,由原先的6%至8%,下調至4%至6%。主要原因是美國與歐盟近期達成的新汽車關稅協議,對其出口銷量與成本結構造成重大打擊。雖然新協議將對美輸出關稅從27.5%降至15%,仍遠高於川普總統第二任期前2.5%的水準,對歐洲車廠來說仍屬沉重負擔。
目前,歐盟對美國製汽車仍維持10%的關稅,是否會因應最新協議而取消仍未明朗。若最終取消,賓士可能受惠,因其部分車型在美國生產後出口至其他市場。
整體來看,賓士目前正遭遇來自中國市場與電動車轉型的雙重夾擊,營收與銷量承壓,關稅進一步推升成本,最終導致獲利空間被大幅擠壓。這也突顯了在產業劇變下,即便是品牌強勢如三芒星,也無法倖免於這場汽車產業的大洗牌。
留言 0